然开朗,他们从另一端的洞口中钻了出来。
静谧的月光下是一个山谷,前方是一条很平整的小路,应是以熟土夯实不生杂草。远处谷地中央影影绰绰是一片树林,树木稀疏高大,树下仿佛有一个村落的轮廓。
有两名小伙子已经打着手电快步向前跑去,杨晨功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没想到你们今天夜里就会进来,这里事先也没做什么准备,就是简单收拾了一下。”
丁齐:“我们只是来看一眼,确认畅乘福地这个方外世界的存在,用不着杨福主做什么准备。”
这时麻晓又有些疑惑的问道:“杨福主,我怎么感觉这一路走来,就像是《桃花源记》里的描述啊?”
她这么一说丁齐也突然回过神来,惊讶道:“对呀,难道这畅乘福地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中的文字随即已浮现在丁齐脑海中——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段文字的描述,像极了他们此刻的经历,只不过他们是天黑后来的。他们顺着河流旁的高坡行走时还路过了一个古村庄的遗迹,而陶渊明所记的那位武陵渔人,完全有可能就是古时那里的村民。
杨晨功叹了口气道:“别说你们,我也一直有所怀疑,可惜找不到人去问啊。而且那只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无从考证。”
丁齐:“你师父呢?畅乘福地的前代福主呢?”
杨晨功:“不瞒丁盟主说,我师父就是区里的一位退休老干部,他不知道怎么就看中我了,教我习练秘法并把我带到了这里……他也怀疑此地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但同样找不到人问啊。”
麻晓:“这里早就没人住了吗?”
杨晨功:“村庄遗迹还在,但恐怕已经荒废了八百年,一个人都没有,你们走过去仔细看看就清楚了。”
山在左右两侧稍远的位置,道路两旁的土地平旷,还有一些沟渠的痕迹,明显经过人工的开垦,但如今早已荒废生长着杂草树木。有一条河流从前方的村落旁绕过,谷地平原上还有好几处水湾形成的湖泊,他们走过一座石桥进了村子。
在石拱桥桥面的正中心,嵌了一块方石,上面有两个楷书的刻字——畅乘。
丁齐跟石不全在一起厮混得久了,多少也算是有点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