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一笔巨款,我怎么可能记得不清楚?”
这句话与前面的每一句都不同,因为它伴随着神念,印入施良德脑海中一幅场景,就是当年母亲带着他去找施良德看病的经过。这道神念也唤醒了施良德的回忆,他终于想起来在何时何地曾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宛若往日重现。
那是在江南的一个县城里,施良德带着还是小孩的陈木国,还有家乡的一位族叔,包下了国营旅社的一个房间,并在外面的街边拉彩幅打广告,专治皮肤病。所谓彩幅就是印在布上的各种照片,还配有各种皮肤病的名称,总之很刺眼很难看,经常引起过路人围观。
假如是在现在,城管肯定不会让人在街边随便拉起这种东西,但当时却没有人管,过路人还很好奇。他们在那里待了一个月,某一天有位母亲领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看病,孩子的腿上长了七、八个一分钱银币大小的圆形斑癣,边缘凸起来表面是平的,摸上去有点硬。
她已经带着孩子去县医院看过了,县医院的医生开了一管克霉唑软膏,显然是当皮癣治的,但是抹完之后却没什么效果,因此才找到“专治皮肤病的祖传老中医”这里。
施良德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被山里的一种蠓虫叮咬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在城市里很少见到。但在很多山村里,孩子被叮咬,皮肤上出现这种痕迹并不罕见,根本就不会去花钱治,反正也不影响什么,绝大多数人过段时间斑痕自己就消了,顶多留下色素沉积的痕迹。
看来这孩子比较娇贵,所以母亲带着他先去了县医院,县医院的医生也没看明白,然后又带着他找到了这里。只要诊断正确其实很好治,弄点药抹一抹就行了。
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施良德比县医院的医生要高明,而且高明得多!有一句俗话叫久病成良医,其医生更需要大量临床经验堆积出来。施良德当时行走江湖已近两年,而且一直就是打的专治皮肤病的旗号。
那位老先生给了他一张药方,但施良德后来走江湖也不能仅凭这张药方,他自己也查阅了各种医学书籍以及典籍,在不断地学习。假如施良德没有这个本事和这种努力的精神,后来也不可能成为博慈集团的施老祖。
更难得的是,施良德走街串巷行走各地乡村城市,亲眼见过了无数的病例,算是被经验堆起来的老医生了。虽然他的年纪并不大,但与县医院的坐诊医生相比,施良德这两年见过的各种皮肤病,恐怕要比对方行医生涯一辈子加起来都多。
所以当时的施良德已基本能做到一眼看出症状与病因,而且清楚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