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2 / 3)

,甚至拒绝见任何官员。

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胡惟庸最终还是找到了机会,利用刘伯温通晓星象之学,诬陷他欲购买一座蕴含王气的墓地!

这令朱元璋愤怒不已,不仅罚没了刘伯温的俸禄,还让他为求自保,只能低头回到朱元璋的脚下,战战兢兢地哀求。

这种事情,刘伯温根本无从解释。

他原以为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自己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但他错了!

洪武八年,正月,天色阴沉,如同刘伯温的命运。他卧病在床,气息奄奄。

朱元璋得知刘伯温生病,表面上派胡惟庸前去探望,实则另有所图。

胡惟庸,淮西集团的领军人物,与刘伯温素来政见不合,两人之间的争斗早已是朝廷内外公开的秘密。

朱元璋此举,无疑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花。

胡惟庸的到来,对于病榻上的刘伯温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他深知胡惟庸的来意不善,然而他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胡惟庸带来的人为他把脉开方。

那药方,如同判决书一般,宣判了他的死刑。

刘伯温的病情在服药后急剧恶化,他的身体如同被抽空的容器,生命力一丝丝流逝。

他看着朱元璋送来的药,心中充满了疑问和绝望。

他不明白,为何朱元璋要如此对待他,他们之间的友谊,难道就此断裂了吗?

评论区的众人看到这一幕,无不震惊。

他们都知道胡惟庸和刘伯温之间的恩怨,也都明白朱元璋此举的深意。

他们开始猜测,朱元璋是否真的想借胡惟庸之手除掉刘伯温?

这场政治斗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了每个人的心头。

刘伯温的死亡,成为了一道千古谜题。

他的死因,究竟是疾病,还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无人可知。

然而,他的死亡,无疑为这场斗争画上了一个句号,却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猜测。

仅仅是一场普通的风寒,为何宫中的御医们都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刘伯温离世呢?

这个问题让宫中的皇帝们陷入了沉思,他们的沉默如同冬夜的寒风,冷冽而沉重。

朱棣皇帝对此嗤之以鼻,他质疑道:“胡惟庸真的有这个本事,在父皇的眼皮子底下,毒死刘伯温?我绝不相信。”

他的言下之意,无疑是在质疑胡惟庸的胆量和能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