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205章都是我生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4 / 5)

大胆的乡兵不满地道,“押司,俺要练大刀,行不?”

张文远横了那家伙一眼,“不行!”

那家伙不服气地道,“为啥呀?”

张文远说为啥,因为我不会啊,我自己都不会还怎么教你?

“大宋律法规定,长枪、长矛、大刀和弓弩、盔甲这些都是朝廷的管制兵器,严禁民间私人持有。咱们只是乡兵,不是朝廷规制的兵马,归根结底还是平民百姓,那些兵器都不能用,只有短矛和朴刀可以。”

所谓的朴刀其实就是一种农具,可以理解为带刀尖的砍柴刀,它是大宋对兵器进行强力管制的畸形产物。因为按照朝廷的规定,大部分武器都不能用,只有柴刀和木棍不受管制,而百姓出门又有防身的需求,就只好带把柴刀和一根棍子上路了——这个时代地广人稀,路又窄,荆棘丛生,带把柴刀可以一边开路一边行走。这个时代生态环境很好,老虎、豹子、野猪、熊瞎子随处可见,带根棍子可以驱赶他们,免得伤人。

但是兵器讲究一寸长一寸强,柴刀虽好,却有个巨大的缺点就是太短了,算上刀柄都三十公分左右(再长那就违法了),遇到危险的时候除非是武松那种近战高手,否则根本没有防身的效果。但这难不倒思维灵活的中国人,某个天才就想了个法子对朴刀的刀把进行了改进,他让刀把可以和哨棒组合起来用。遇到危险的时候只要把随身携带的哨棒装在刀把上,用三个鸭儿扣就可以固定住(如果没有哨棒在路边随便砍一根棍子也行),装上棍子以后柴刀就会威力倍增,成为类似于短矛一样的兵器。

朴刀的用法和矛一样都是以格挡和捅刺为主,而不是像《水浒传》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飞天遁地的劈砍,因此张文远在军营里面教授他们矛术,不仅可以上阵杀敌,还能在行走江湖的时候防身避险。

张文远接着说道,“大刀、长枪这些兵器固然厉害,但是朝廷禁止我们百姓使用,就算你们学会了又有什么用呢?遇到危险的时候手里没有家伙,那还不如不学呢,是不是这个道理?”

乡兵点头称是。

张文远扫了一眼全场,说道,“我的矛术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三挡一刺’,我先给你们示范一遍。”

说完,他就摆开架势朝着面前的草人刺了过去,“哈——刺颈!哈——刺胸!哈——刺腹!哈,防刺左!防刺右!防刺下!”

因为在军营里只生活了两年的时间,这套刺杀术他其实也只学了个皮毛,但用来忽悠这些千年前的夯货还是足够了。

“动作就是这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