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左若童,你这辈子运道全用在收徒上了!(4 / 6)

体,莫说是粗布麻衣,就是树叶、羽毛,只要能挡住身体,又有何差别?”

“因为重点不在于衣服。”

“而在于我心。”

“须知,万事万物本无常性,亦无自性,境由心造,相随心转。”

“所谓的材质、颜色,皆不过是外界对某一行为、某一事物的定性罢了,也就是你们口中常说的虚妄之相。”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去择呢?”

话音落下。

众僧脸上露出一副若有所悟之色。

像是抓住了什么东西,但好似流水一般,又从自己的手中流掉。

心念间。

有人忍不住疑惑的问道。

“那这么说来,世上那些贪恋权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对的?”

“若以他们所求来说,确实没错。”

李慕玄点点头,接着道:“不过光是这点,还称不上慧根。”

“慧根,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为什么想要,然后再以这种方式去思考,去看待世上的万事万物,不拘泥于外界的定性。”

“像是唐门。”

“他们所求的是杀人,能做到不择手段的,必然是门中好手。”

“再进一步,能放下对他人同情,杀人时无动于衷的,则更是佼佼者,甚至登峰造极,能彻底放下自我、他人生死时,那便是此心极致。”

“但当放下生死后,杀不杀人也就不重要了。”

“为何而杀才重要!”

“这才是本心。”

“贪恋权色也是如此。”

“以空的目光去看,权、色不过是表相,那么为何会想要它们呢?”

“就像我穿衣服是为了遮蔽身体,绫罗绸缎、粗布麻衣、羽毛、树叶都是一样,那么我为何要穿粗布麻衣呢?”

说到这,李慕玄瞥了眼慧闻方丈,然后道:“佛心亦是此理。”

“慈悲普渡,首先要想明白何为慈悲,何为普渡,以及为什么要普渡众生,然后再以此心去观万事万物。”

“其实说是不择手段。”

“可你们佛门渡人,若是强渡,那还能叫慈悲么?”

“若连慈悲这一点都没做到,又怎么能叫做慈悲普渡呢?因此看似不择手段,无所限制,实则明悟后根本无需限制。”

“用儒家的话来讲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

“我心中自有尺度!”

话音落下。

在座众僧人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小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