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大明新报(2 / 3)

难想象大明王朝为何会变成如今这副样子,而为什么问题症结会出在士绅缙绅身上!

朱棣见火候差不多了,轻咳两声笑道:“不必这么悲观,肃王李弘壁已经提出了解决之策!”

“土地兼并这个事儿,不是不可以解决,但必须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

朱棣长叹了一声,心中无比怀念李弘壁。

果然不出这个家伙的预料啊,朝堂之上有眼光有见识的臣子并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大部分人一样,不愿说也不敢说,最后满朝文武仅仅只有一个李弘壁,敢直接说出来!

忠君爱国,无过于眼前这几人了。

看着皇帝陛下那阴晴不定的脸色,周新心中生出了些许不安。

这田地农桑都把持在士绅缙绅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皇帝陛下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若是贸然对土地进行改革,只怕天下瞬间就会大乱。

因为农业才是王朝的根本,别看皇帝陛下和中山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对朝堂各方面进行改变,可是对王朝最重要的土地他们先前碰都没有去碰过,所以这对君臣的这些行为并没有触及到士绅缙绅的根本利益。

只要不动土地利益,士绅缙绅就能够忍耐。

周新还在沉思,杨溥听到这话却兴奋异常,当即出言道:“臣愿为此尽心竭力,还请陛下示下!”

朱棣随即掏出了小本本,正是李弘壁留给他的,如何打破信息壁垒!

“简单,第一步,你通政司以后,将邸报办成两种,一种为内刊,也就是以前的邸报,上面的内容是只能让官员知道,不能让百姓知道,比如某些该保密的朝政国策,这就符合你先前说的那什么“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

“另一种为外刊,也就是朕之前说的大明新报,这外刊向天下百姓发售,至于内容就是朝廷近期的大政方针,比如眼下最近的大新闻,自然就是丰收伯解缙率领科学门徒培植育种土豆成功,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大肆渲染宣传,最好把丰收伯塑造成大英雄!”

嗯,这就是掺杂私货了。

杨溥虽然有意见,但是不多。

毕竟谁都知道,丰收伯解缙才因为培植育种土豆成功,而赢得了皇帝陛下的嘉奖青睐。

“陛下,如此行事,是不是有些太过……”

周新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或者说他有些不太认可皇帝陛下的这种做法。

这不是在开启民智,故意挑起百姓与士绅之间的争斗吗?

如此一来,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