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布局北京(2 / 4)

入了他们手中。

金陵南京城如此,北京城亦是如此!

那各地州府呢?

难道就不是这样了吗?

官员缙绅一边怒骂商贾追逐名利,是满身铜臭的卑贱之人,一边又从人家身上强取豪夺,吃了个满嘴流油!

尤其是江南士绅!

江浙一带是为全国生丝生产中心,苏州“家杼轴而户纂组”,织造花罗、素罗、缎、绸数十种,杭州成为各地“大贾不远千里而求罗、绮、缯、帛者必走浙东”的基地,嘉兴“蚕桑组绣之技衣食海内”……

毫无疑问,江南手工业极其繁荣发达,但是偏偏朝廷却收不上来赋税!

江南士绅,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士族,而是一整个群体。

这些江南的士族大族,通过科举制度不断将族内杰出子弟输送到朝堂之中,让其在朝堂之上为自己代言,而地方上则是存在着盘根错节、犹如老树根一般的利益输送网络,牢牢的控制乡野府县一方,犹如一颗颗吸食在这个王朝身上的毒瘤,不断的吞噬着这个大明王朝的气运。

他们不只是想方设法地侵占田地,更是将触角伸向了百姓的一切,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全都这些江南士绅的掌控之中。

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来自于大明王朝对读书人的优待,来自于朝廷给予这些读书人的功名!

朝廷想要征收农税与盐税,甚至是商税,这些江南士绅有的是办法逃税避税不交税!

而且倭寇之患为什么始终伴随大明王朝?

还是因为江南士绅,因为他们走私谋利!

既然倭寇都能够乘着他们那小破烂船来到大明沿海地区劫掠袭扰,那大明宽大而且可以逆风而行的战船,为什么不可以去往这些倭寇的老巢呢?

因为海禁,因为大明战船不得出海!

倭患如同顽疾,贯穿于大明王朝的始终,甚至一度被拔高到了与“北虏”齐名的地步,不过明初的倭寇,还不是嘉靖朝那些什么“嘉靖大倭寇”,劫掠的也是山东辽东等地,而不是大明中后期的浙江、福建、广东诸省等沿岸地带。

这是一直到了嘉靖年间,因为备倭都司日益糜烂,加上倭国进入那劳什子战国时代,幕府将军的势力式微,各地大名混战不休,大量战败武士和奴隶主选择逃亡到海上,劫掠朝鲜中国的沿海百姓。

因此倭寇日益猖獗,他们多以倭国九州等地为大本营,在中国沿海进行劫掠和走私贸易,尤其是浙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