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大陆上历史最悠久、最辉煌壮观的巴伦城。
巴伦城外那高耸入云的天神之门,已是布满烟熏痕迹的废墟,就像一个巨大而苍凉的纪念碑。在居鲁士和大流士的时代,波兹征服者并没有强求巴伦人改变对马尔都克的信仰,但是大流士死后,继位者薛西斯却在波兹全境推行大光明教,下令焚毁了天神之门。
亚历山大来到天神之门前凭吊遗迹,并且当众宣布要修复这壮丽的奇迹。这令原巴伦民众十分兴奋,可是这个工程实在太浩大了,仅仅是清理天神之门倾颓的瓦砾与碎石就需要发动上万民夫。几百年来历代人凿山开建的辉煌建筑,毁损容易,可是想重新修复实在太难了。
亚历山大只是表明一个姿态,最终并没有修复天神之门。但他在巴伦城中重建了马尔都克神殿,并率领民众亲自向马尔都克献祭,取得了当地人的好感以及传统祭司集团的支持。在盛大的献祭仪式上,亚历山大又自称“马尔都克之子”。
可以想像那样的场合是多么的庄严与神圣,“马尔都克之子”这个称号给亚历山大的统治又增添了一种神圣的光环,他受到万民的赞颂与崇敬。当人们仰望这位神灵般的大帝时,心情一定是诚惶诚恐。
可是亚历山大在人间的行为,却活生生将云端上的阿尔忒弥斯与穆芸给逗笑了。她们本来心情很凝重,可是见到亚历山大在埃居自称阿蒙之子、跑到巴伦又自称马尔都克之子,都忍不住发笑。
亚历山大用人间最庄严、最神圣的仪式,一本正经的逗天上的神灵发笑。阿尔忒弥斯一边笑一边摇头道:“这是谁教他的?可真不见外、也不分家!”
亚历山大确实不见外,他学习了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上波兹大帝的服饰接受人们的匍匐行礼,而且沿袭了居鲁士所开创的行省制。马其顿帝国各行省辖区大致参照了波兹帝国的设置。但相比波兹时代,马其顿加强了君权统治,地方行省的军事、财政、民政实行三权分立,以互相牵制。
亚历山大还进行了多项改革,以促进整个大帝国内部各部族之间的融合。在希顿各城邦很多人心目中,认为只有希顿半岛上信奉奥林匹斯诸神的人们才是文明开化的民族,而其余地方居住的都是野蛮人。亚历山大当然不是这种井底之蛙,他清楚天枢大陆上很多文明比希顿更加辉煌悠久,那里的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与才华。
亚历山大不仅通过建立统一的行省制来促进这种融合,还采取各部族之间的联姻、扩募军队联合战作等手段打破传统的界线,不仅能笼络当地的贵族,而且还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