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朕从海运补你二石,要快,不知贵国可否做到?”
兵法有云,十则围,五则攻,倍则战,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面对灾荒导致兵乱也是一样。
灾荒兵乱,因荒而起,因饥饿而乱,明朝想镇两淮,强硬动兵是下策,最佳的办法就是用粮去砸,用天量的粮将灾民砸醒,将流民从乱党身上剥离。
可现在的问题是,粮从哪来?
旱灾两年,两淮不产粮了,可它也不缺粮。
别的地方赈灾赈济会慢一点,可两淮之地旱灾,就算皇帝不念着,勋贵还想着呢,奈何这些储粮如今都被人烧了。
如今想从他地调粮,长江枯水,道路难行,勉强维持尚且艰难,更别说还要供应大军消耗。
正德帝,如今能想到的是运河,运河自北南下,水流亦是如此,如若武朝在上游开仓放粮,不许多久半月之内,海量的粮食就能经徐州直入两淮,从而大大减轻明朝后勤压力。
“贵国以诚待武,武必以城对明,使臣能应的不多,不过第一批十万石稻米,使臣在这便可应下,后续还需陛下派遣使团入武商谈!”
有来有往,人际关系才能向善的维持好,国家与国家也是一样。
光拿一个济州岛来契盟,盟约可立,可光有盟约,情感上太干了。
十万石换一个人情,在黄奕看来是值得的。
明朝有风骨,这点小情小惠,或许影响不了大局,更不要说明朝偏向武朝,可好处依旧是不小的。
“十万石不够,至少要十五万石!”明正德帝双手抱怀,眼中带着笑意讨价还价道。
十万石听上去不少,可真的不够。
一日两餐都是稀的,也就够十七八万百姓吃上二三个月。
两淮暴民有三四十万,没暴这个数字是这个的数十倍,十万两石不过是杯水车薪。
“可!”
十万石都给了,就不差最后的五万石,“待臣回去了,手书一份,快则二旬,慢则一月,第一批稻米必能抵达两淮!”
“不急!”
“此事,可走大明八百里加急!”
武朝的诚意到手,放下心中的石头,正德帝原本阴郁的脸色也舒展看来,“乘着这机会,贵国的要求一并说了吧!”
黄奕之前正德见了一面,不过是礼节性的使臣拜见,在大朝会上,话也没说几句,后面就是明朝礼部与黄奕对接,如今是第二面也该谈一些关键的东西了。
闻言黄奕笑道,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