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2 / 7)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6325 字 9个月前

他们的本部兵马留在当地,继续为刘备阵营镇守西线的北疆。不过张飞和魏延本人,还是跟着刘备一起先回梓潼,以听候后续的封赏、议功。

只有王平,因为级别还很低,也太过年轻,没必要参加后续的大计商讨。便被刘备临时委以重任、在这個冬天全权执掌汉中盆地的防务,直到来年开春之前,自会另派大将来接替他。

当然,王平在今年这一连串的战斗中,也立功不少,他肯定也得升官。只是因为他此前官太小,所以哪怕这次升完也不会太高,没必要专门开会讨论。

刘备直接一言而决,封了王平一个都尉,就地就任汉中郡都尉。(汉中之战前王平只是军司马)

考虑到王平起点很低,而且今年还不满二十岁,对于都尉之职,王平已经是喜出望外,连连感戴。

对于刘备的这个决定,他身边也有幕僚觉得或许有点草率。不过,诸葛亮、庞统都没有异议,所以这种质疑最后也没掀起浪来。

诸葛亮还私下对质疑者解释:“王平虽然年轻,但今年各战积累的战功,升为都尉是应该的,不能因为年轻就压制其升迁。

而且,王平之长,在于山地作战。如今汉中之战彻底结束,未来数年内主公都不会谋求翻越秦岭跟曹贼作战,将来就算要北伐,也是走别的道路。

可汉中又不能不留人镇守,所以让今年在汉中之战表现卓异、特别擅长山地作战的将领,普遍升高一点,然后留他们就地镇守数年,也算是一碗水端平了。”

诸葛亮私下里分析的这番话,终于让质疑者们彻底心服口服。

确实,如果这次的升迁,还意味着后续几年立功的机会变少,只能守土无功无过,那么倒也是说得过去的。

那些升得慢的将领,也能安慰自己“我只是不擅长山地战,不擅长在益州这种地方建功立业。等主公开辟新的战场,我等自会奋起直追”。

这样大家各取所需,都有个台阶下,对于本阵营的内部团结就非常有利。

可以说,刘备的用人之能,已经是非常轻车熟路、炉火纯青。可能他在作出这些决策时、定下这个用人思路时,都没特地想过这些道理。刘备只要顺从本能本心,率性而为,就可以做到这样的效果。

而诸葛亮则是擅长见微知著、分析剖白。把主公随意而为的措施、究竟有哪些细节妙处、原理如何,也都分析得明明白白。还能帮着刘备暗中排雷、解说服众——

很多人事方面的工作,刘备确实做得很好。但刘备口才不行,说不清自己到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