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天下财货,岂是定数(5 / 6)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5262 字 9个月前

,跟我们的边市榷场充分贸易,

把大量超期饲养长肉变慢的牲畜提前屠宰卖掉,最终能节省出多少草?养多少新牛羊?多产多少肉?这笔账你们算过么?”

乌苏被问得哑口无言,他不得不承认,诸葛瑾说到了一个关键点上。

那就是汉朝时草原民族的畜牧业,超期饲养非常严重。

稍微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一只羊如果养一年以上,它再长大的速度就会越来越慢,只会变老。如果为了吃肉,最多养一年就该杀了,别浪费草了。

但是,草原胡人为了积蓄财产,只要自家人吃不了这么些肉,羊养到不长肉了积蓄养着、囤着,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而且在他们看来,草这种资源稀缺性不强,平时水草丰美的时候,也没想过去管控、计算生长速度和消耗速度。

这样粗放饲养的结果,不是过度放牧,就是浪费饲料。

诸葛瑾用数学的严谨梳理一遍,乌苏立刻发现他们的生产方式,到处都是低效率。

不过乌苏好歹还有些常识,他很快想到一点,便抗辩道“诸侯所言,确实发人深省。但是我们乌桓人就算明知牛羊再养下去会变老而非长肉,也不可能随便屠宰。

牲畜活着,好歹不会腐烂。若是一下子杀太多,又吃不完,岂不是看着肉白白酸腐?

我们也不能把肉都卖了换成钱财,钱财到了急难之时,寒不能衣,饥不能食,岂不是将性命交于他人之手?

过往数百年,我们与汉人的贸易,也都是以换取盐铁和其他必须之物为限,换够了就不再多卖牛羊,宁可家里养着牛羊白吃草,也好过囤着一堆铜钱——

汉人的边市未必时时能有,一旦渔阳府君换人,有对我们乌桓强硬的,关了榷场,我们留在手上的铜钱也成了废物。”

乌苏说完,其他诸部使者也深以为然。

他们祖祖辈辈忍着“已经不再长肉的老羊老牛多活几年”,不就是因为牛羊活着能保鲜,死了就会酸腐么?

说白了,这多浪费的一大部分草料,就是为了买这个肉的“保质期”。

如果让达尔文来算这个账,让达尔文用高中生物课本上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理论”来算这个账。

草原上一半的草,是被“牛羊肉的保质期”这个追求给浪费掉的。

所以这里面可以统筹管理、降本增效的空间大了去了。

而诸葛瑾看众人终于被引导到了正确的方向上,才施施然吐露了他构思的第一个卖点

“你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