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曹操:既要又要还要,我全都要!(3 / 5)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4783 字 9个月前

命给手下人鼓劲,让他们放开胆子想,还给二荀讲历史故事鼓劲。

先说了甘罗十二为上卿、出使赵国忽悠瘸赵王的典故。

又说“即使不看古人,只看当今之世,前年刘备趁着孤与本初相持官渡,拿下了刘表的荆南四郡,刘表不也没跟刘备撕破脸,反而还得承他的人情。

诸葛瑾诸葛亮能为刘备谋划出‘吞人之地而不遭人恨’,荀家英杰奇谋,便逊于诸葛氏不成?”

荀彧荀攸被诸葛瑾诸葛亮的例子所激将,也生出了一丝智谋之士的傲气,不由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想要挽回荀家的颜面。

可惜这种事情终究不是一时半会儿激得出来的。智商这玩意儿,不行就是不行,就像数学题,你再愤怒,不会做的题也只能写个解。

二荀受激后,暂时也只能回去闭门想招,并且复盘诸葛瑾诸葛亮的计策,想看看有没有一丝半缕可以借鉴的地方。

几天之后,半是苦思冥想,半靠借鉴,还真就被荀攸攒出一个计策来,着急忙慌回来找曹操献策

“启禀明公,属下已经想到了一条奇谋,或能助明公今冬既削袁尚,又不至于激怒袁尚到跟袁谭停战的程度。”

曹操闻言大喜,连忙虚前席诚恳受教“公达果然不辱荀家英名!还请教我!”

荀攸便诚恳阐述“说来也是惭愧,此策也是借鉴了诸葛氏灭张羡而不激怒刘表的方略部署。

明公应该还记得,初夏之时,我们刚刚和袁尚和谈、逼他向朝廷服软时,曾以河东全境,和河内五县,交换朝廷大军从河间四郡撤兵。

从此之后,袁尚便恢复了太行以东、黄河下游北岸的防线。但在太行以西的黄河中游,却给朝廷大军留下了一个楔入河北的缺口。

而且袁尚名义上归附朝廷后,朝廷也另发诏书,确认了他冀州牧的官职,并且给他另授了将军号,没有保留袁绍生前的大将军官职。

所以,虽然袁尚事实上仍然掌握了冀州除南皮城以外的土地,加上整个并州、以及最新拿下的幽州最西部两郡。

但他的权力,却不是完全名正言顺的。只有对冀州土地的掌控,才算是名实相副。其余土地,是‘有实无名’。在袁尚归顺朝廷时,朝廷还曾另外下旨,授予袁绍外甥高干并州牧之职。当时袁尚也未多想,觉得高干是他表哥,听命于他,是否给予州牧官职,并无所谓。

但是,到了朝廷需要寻找罪名、吊民伐罪的时候,这些漏洞,都是可以利用的。我们完全可以不针对袁尚,只针对高干,甚至针对高干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