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敌人学一步,我们多走三步(4 / 6)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5409 字 9个月前

时也是给诸葛瑾接风。

诸葛瑾本来都没打算先赴宴的,他今天来得早,还想趁着上午先视察吴郡这边新造的造船厂。

结果糜芳非要“庆贺主公得子”,这由头诸葛瑾也不好不同喜,只能是什么活儿都还没干,先吃喝上了。

这对于糜家是天大的喜事,糜芳自然要在给诸葛瑾接风的规格上,再进一步加码,什么珍稀什么昂贵就挑什么上,这种场合也完全不需要担心诸葛瑾怪他奢靡。

海陆鲜珍摆了满满几张长条案,酒过三巡,糜芳才想起一个问题,随口请教:“不知主公可有给孩子起名呢?”

诸葛瑾放下酒杯,诚恳回答:“尚未满月,如何取名?只是先取了个小名,唤作阿泰。”

诸葛瑾内心其实也很想吐槽这个名字,但没办法,这事儿刘备自己说了算。刘备自己是要“封禅天地/泰斗”的,古代对天要封北辰,对地要禅泰山。

这孩子是长子,机缘巧合没有对应北斗,就只对应泰山了,俗是俗了点,也没办法。

好在将来学名还有救。古人最早是满月时取学名,主流的到周岁时再取也不算晚。

……

被糜芳纠缠折腾了一上午,该庆贺的也都庆贺过了,诸葛瑾终于有时间开始办正事。

午休过后,一行人再次来到华亭镇上新造起来的船厂。这也是吴地这半年来最大的科技种田成果。

这座船厂全力扩建,虽然才半年左右,但吴地本来就不缺造船基础,当初在孙策治下时,当地就有船厂,正是顾陆两大家族经营的。

诸葛瑾为了赶时间,也就没有选择彻底另起炉灶,而是直接把顾陆两家造民船商船的底子弄过来,再注入一些官方的技术和人力,做大做强——这个过程中,诸葛瑾也没与民争利,顾陆两家依然以原本的底子入股,稍微占两成收益。

毕竟先进技术才是主要的生产力来源,这个主次要分清,原有固定资产占两成不少了。

诸葛瑾先走马观花看了一下,两座新船坞的土建已经初具规模,船坞的长度都有三十丈以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尺寸都够用了。

糜芳也算出身海商家族,对船也是有点了解的,督造这些船坞时,他也过来看过,觉得这船坞有点过长了,此刻诸葛瑾亲自来了,他也趁机问了几个问题,解解惑:

“此坞如此之长,不知将来造的船会何等巨大,骤然扩大这么多,会不会冒进了?”

诸葛瑾却很有把握:“确实会再放大,但没有你想的那么大。未来的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