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晓莲这件事上却表现的非常愚蠢。宫中那样的行~事,他就应该看出不对来。聪明的人在这种时候,躲来躲不及,他却一头撞了上去。
纪大老爷当然并不是蠢人,说到底,还是利令智昏的缘故。但是纪二老爷和纪晓慕却应该拦着纪大老爷的。
“是我疏忽了。”纪二老爷面带惭色,先就说道,“前一天我已经劝好了他,他也答应了。可是转天,他就不管不顾地上了折子,我当场也是惊了一跳。”
“并不是二叔的疏忽,是我疏漏了。”纪晓慕忙就跟着说道,面上羞惭后悔之色更为沉重。
纪大老爷那天只是被赶出大殿,而没有被庭杖,其实还多亏了纪二老爷也在场。纪二老爷见纪大老爷递了折子。还说出那样的一番话来,就知道事情要糟糕。他又不能放着纪大老爷不管,当即就冒着被连累和迁怒的风险,上前给纪大老爷说话。
是纪二老爷的那一句。纪大老爷悲伤过度,人有些混乱迷糊了,救下了纪大老爷的命。
纪晓慕当时并没有在朝堂上,但是却很清楚这一点。
“还多亏二叔救了父亲的性命。都是父亲一意孤行,不肯听人劝告。而我又被父亲瞒过。不知道他偷偷写了折子。”纪晓慕后悔而且后怕。
看纪二老爷和纪晓慕抢着将责任往自己的肩头上抗,纪晓棠暗暗叹息。
“事已至此,过去的事情多说无益。”纪晓棠的意思,是将这一页就此翻过去。这是她一贯的风格,从来不会纠结于于事无补的事情。“只不过,大伯以后还是远离朝堂吧。”
这是纪晓棠综合考虑的结果。
首先,在这件事的处置上,纪大老爷已经完全暴露了他的弱点,这些年的官场几乎是白混了。他自身已经不适合再继续做官。因为他继续做官,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还会祸及家人。
其次,纪晓莲母子已死,韩太后对丧事的安排已经透露出了某些信息。纪晓莲的娘家人,也就是馨华堂纪家,对此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纪大老爷辞官,从此远离官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宫中的怒火。
仅仅是纪大老爷辞官,这其实已经是将馨华堂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了。若不是有安王府的保护和支撑,纪晓莲这件事,就算不会灭了纪家的满门。纪家的子孙从此以后也就与仕途无缘了。
纪晓棠一句话,就决定了纪大老爷今后的命运。
纪二老爷和纪晓慕都痛快地点头,其实,他们也在思考这件事。他们几乎不能更赞同纪晓棠的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