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面试(1)(4 / 24)

,乃词臣之极选,但其本职工作却还是为朕草拟拜除文字!”

“所以啊……历代翰林学士,并不是选最好的文章之臣,而是用最合适的文臣……”赵煦看着钱勰道。

钱勰深吸一口气,他当然知道,天子的意思。

他也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拜翰林学士——还不就是当初,天子让他写敕书,他问都不问,直接就写了?

所以,他到了学士院,也该继续如此。

这就是【合适】二字。

可是……

钱勰忍不住在心中问自己:“一切唯上,不问其他……这合适吗?”

下一秒他就有了答案:“合适!”

谁说不合适了?

翰林学士,乃是四入头之一,更是天下文章词臣的荣耀。

苏轼苏子瞻的文章诗词,确实是天下无双!

可那与我钱勰钱穆父有何干系?

这做官呢,就不能矫情!

就像邓绾说的那样——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

于是,钱勰几乎是立刻就表忠了:“陛下爱幸,臣无以为报,独尽忠效死而已!”

赵煦轻轻点头:“学士的忠心,朕当然相信!”

对钱勰的人品,赵煦看的很准确。

这就不是个有气节的文人。

准确的来说,气节对其而言,只是一个需要的时候才会重视的东西。

为了向上爬,钱勰是可以不惜代价的。

就像在元丰八年前,钱勰是倾向新党的中间派。

在如今,他是调和派的中坚力量。

天天说着‘党争害国’、‘你不能只在胜利的时候才爱君父’一类的话。

而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元祐时代,此君在太皇太后垂帘后,迅速撕下了自己中间派的伪装,直接跳到了旧党阵营,对新党开炮。

其负责给章惇写的责贬诏书内容,那可是一点也不客气!

用词之激烈程度,不比苏轼给吕惠卿写的责授诏书轻多少。

一句‘泱泱非少主之臣,悻悻无大臣之操’,让老章记恨了一辈子!

所以,绍圣初年,章惇一回朝,第一个被拉清单的,就是这个钱勰钱穆父!

钱勰不止公事上是个墙头草,私事上也是一般。

他和苏轼是好朋友。

但,当年乌台诗案爆发,钱勰却选择了明哲保身,没有给苏轼辩解。

当然,你可以说,钱勰为了自保,无可厚非。

可问题是,替苏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