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利益分配(14 / 24)

使牙城能有多大?

就算这样,皇城还是得分出一半的建筑面积,来作为都省的都堂(朝堂)令厅、学士院、枢密院以及各种各样的大内机构。

更要命的是——整个皇宫布局,还必须依从三代以来象天设都的规矩来调整。

这就使得整个大内的建筑,都不得不挤在一起。

福宁殿、保慈宫、庆寿宫,在一条中轴线上。

皇帝出门遛个弯,就到了太后寝殿门口。

像赵煦上上辈子,他自己关起门来,在宫里面和妃嫔玩一龙二凤的游戏。

你要是汉唐,根本不可能被人知道。

但在大宋,第二天,整个汴京都知道了——而且,还传的有鼻子有眼,各种细节好似现场直播一般绘声绘色。

这个逼仄的皇城,根本逃不开他人的窥伺。

皇城如此,汴京城的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汴京内城,是唐德宗时,宣武军节度使驻地从宋州迁到汴州时,由时任宣武军节度使董晋修建的。

大文豪韩愈写的《汴州东西水门记》就是在描绘此事。

而当时的汴州城,是按照州城规模来设计的。

周长不过二十一里又一百五十步。

这样的城市,能容纳十万军民,就已经很拥挤了。

可,随着五代乱局,四朝先后定都于汴京,汴京人口日益繁多。

小小的旧城再也容纳不下,不堪重负。

所以,到了后周时,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决心用三年时间,扩建汴京城。

柴荣的想法很好,但奈何现实不从啊。

这次扩建汴京城,最终只持续了半年,就草草收场。

原因是——南唐和后周,在淮南开片了。

整个国家的所有资源,都开始倾向战争。

于是,这次新修的汴京新城,也只是一个周回四十八里又二百三十步的罗城。

根本不能与汉唐之长安、洛阳相比!

到了大宋朝,太祖忙着剪除群雄,统一天下,根本没时间也没有那个资源来扩建汴京——何况,太祖心心念念的是迁都洛阳,衣锦还乡。

汴京?

在他心中,只是临时首都罢了。

至于太宗?

他倒是真的将汴京,视作了自己的帝都,也不打算迁都。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无法也不能大兴土木——会被人骂死的。

而真庙?

他倒是想!

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