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章惇要守制了(2 / 24)

能,只为了一个目的——成功!

为了成功,赵煦和现代人一样,可以不择手段,无视良心。

当然了,在现代留学的经历,也让他知道,伪装和表演,也是很重要的。

于是,赵煦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说道:“相公所言,朕会仔细考量的!”

吕公著露出些喜色,但他还没得及高兴,赵煦就继续道:“但是,朕也会派人去调查,看看百姓对这两位大臣议论,看看他们是否真的如相公所言一般有材无德……”

吕公著瞬间变色!

因为……

杨汲和崔台符这两个小人,虽然在士林眼中,是坏事做尽,生儿子没屁眼的混账!

但在民间老百姓眼中,却不是如此。

甚至,可能形象将完全颠倒过来!

尤其是在杨汲身上,这个特点将极为明显!

吕公著只能是硬着头皮,拜道:“陛下……民间愚夫愚妇,不识圣人经义,不明忠恕仁义……彼辈所言,未必可信!”

赵煦轻笑一声:“相公何出此言?”

“朕自即位以来,尝读《尚书》、《春秋》、《礼记》……”

“学圣人之教,观先王之政!”

“书云: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

“《春秋》有教:国将兴,听于民,又教: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教!”

“《礼记》又教: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说着,赵煦就看向吕公著:“相公,缘何劝朕不听民言呢?”

吕公著顿时哑然,说不出话,只能拜道:“陛下圣明,是臣失言了!”

他终究,脸皮还是不如文彦博,没有办法顶着那些政治正确的圣人、先王之教,喊出那句在他心里面的话——陛下,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缘何要听百姓之言?

当然了,除了脸皮不够厚,吕公著还有一个顾忌——赵煦在去沐浴前,特意将一个人,也叫到了这东閤静室的屏风后面。

吕公著在进来后,就已经看到了那个在屏风后面的身影。

正是在今年接替范百禄,成为起居郎、同修起居注的黄寔。

此人,是章惇的外甥,其父黄好谦,今以朝散郎而出知颍州。

黄寔父子,和二苏是密友,关系好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当年,苏轼兄弟被贬,所有人都忙着和他们切割的时候。

黄好谦父子,依旧与之往来密切。

甚至,为了证明关系铁,黄寔冒着极大风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