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农夫们,似乎都不愿意与他交谈。
而且,从这些农夫的发髻、服饰上看,似乎都不是汉人。
正感叹着,远方的官道上,一骑疾来。
“兀那汉子,汝是何人?为何在我狄道上张望?窥探?”骑在马上的男子,穿着皂衣,看上去是本地官府的保甲户或者巡检兵。
他来到包绶面前,高声责问着。
包绶能看到,在远方的路口,有着十几个骑在马上,背弓挟箭的官兵身影。
包绶顿时笑了起来,他轻轻解开自己的外衣,露出内里的绿袍公服,然后将腰间的官告袋一提。
“本官,乃是新除熙州通判包绶!”
“叫汝家的巡检使来见本官!”
“吾有话要问!”
那马上的官兵,听到包绶的自我介绍,身体忍不住的颤抖起来。
“您就是新来的那位包通判?”
“嗯!”包绶颔首。
“包孝肃公之子?”那人颤抖着声带。
包绶楞了一下,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父亲的大名,竟连熙州的官兵也有听说?
然后,包绶就看到那人翻身下马,对着他扑通一声就叩拜起来:“汴京郭通之子郭贵,见过恩公!”
包绶连忙上前,将之扶起来。
他整个人都是懵逼。
虽然,在汴京城,他是经常遇到那些曾受过他父亲恩惠的百姓或者后人。
这些人常常一见面,就是给他行礼顿首感激。
但他没想到,在这熙州,也能遇到当年先父曾帮助过的人的后代!
郭贵却是无比激动的。
他的父祖,就是当年被汴河发大水冲毁了屋舍的灾民。
全赖当时担任权知开封府的包孝肃公爱民如子,及时的带着开封府的铺兵和都水监的官兵救灾,才让他家老小捡回了一条命。
可以这么说,若无包孝肃公,他可能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
郭贵行了礼,立刻回去通禀王大斧。
王大斧听说,竟是新上任的包通判到了,也非常激动,立刻麻溜带着手下,赶上前来拜见。
无他。
王大斧从小就是听着包孝肃公的故事长大的。
如今,竟有机会,拜见包孝肃公之子。
自是不能错过!
同时,他也赶紧派人去通知熙州上下——朝廷新委任的包通判到了!
然后,整个熙州都轰动了。
数以千计的包家人,在听说了,自家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