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5 / 26)

稠密,甚至已不输永兴军、秦凤路。

在基础水利设施,特别是水车、沟渠、灌溉系统上,甚至已经不输河南了。

尤其是水车密度,甚至超过了他的家乡庐州!

几乎是每隔一两里就能看到一架大型水车。

有些地方,甚至一里内就有两三架水车,正在汩汩的汲着水。

同时,他还看到了,渭河的河堤两岸,那成排成排被栽种的树木。

这些树木看上去,都是这一两年才栽下的。

很多都只是树苗!

这就真的是出乎包绶的想象了。

“熙河,可谓大治矣!”包绶感慨着。

唯一让他不大适应的,是这熙河的农夫们,似乎都不愿意与他交谈。

而且,从这些农夫的发髻、服饰上看,似乎都不是汉人。

正感叹着,远方的官道上,一骑疾来。

“兀那汉子,汝是何人?为何在我狄道上张望?窥探?”骑在马上的男子,穿着皂衣,看上去是本地官府的保甲户或者巡检兵。

他来到包绶面前,高声责问着。

包绶能看到,在远方的路口,有着十几个骑在马上,背弓挟箭的官兵身影。

包绶顿时笑了起来,他轻轻解开自己的外衣,露出内里的绿袍公服,然后将腰间的官告袋一提。

“本官,乃是新除熙州通判包绶!”

“叫汝家的巡检使来见本官!”

“吾有话要问!”

那马上的官兵,听到包绶的自我介绍,身体忍不住的颤抖起来。

“您就是新来的那位包通判?”

“嗯!”包绶颔首。

“包孝肃公之子?”那人颤抖着声带。

包绶楞了一下,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父亲的大名,竟连熙州的官兵也有听说?

然后,包绶就看到那人翻身下马,对着他扑通一声就叩拜起来:“汴京郭通之子郭贵,见过恩公!”

包绶连忙上前,将之扶起来。

他整个人都是懵逼。

虽然,在汴京城,他是经常遇到那些曾受过他父亲恩惠的百姓或者后人。

这些人常常一见面,就是给他行礼顿首感激。

但他没想到,在这熙州,也能遇到当年先父曾帮助过的人的后代!

郭贵却是无比激动的。

他的父祖,就是当年被汴河发大水冲毁了屋舍的灾民。

全赖当时担任权知开封府的包孝肃公爱民如子,及时的带着开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