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棉布风潮(1)(2 / 3)

角度,他没有错。

但在政治上,他大错特错。

上纲上线的话,这属于吃饭砸锅,对赵官家不忠诚,对大宋不老实。

再抠一点字眼的话,这就是——心怀叵测,思念刘氏。

须知,卯金刀的谶言可是自蜀汉灭亡后,就一直流传在世间。

历代帝王,对此都是极为警惕。

更要命的是北方的辽人皇帝,自称刘邦后人,其汉姓就是刘氏。

通辽,可是死罪!

所以,苏辙必须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

他必须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告诉宫中,他真的只吃了一碗粉!

不然的话,宫中两宫和官家,稍微敏感一点,他全家都得跟着他倒霉!

正发愁,门外传来了妻子史氏的声音。

“苏郎,苏郎……”

“宫中来人通知,将有天使驾临!”

苏辙听着,顿时无比慌张。

“天使?”

“可是来问罪的?”他紧张的问道。

“不是!”史氏道“是官家遣来送今岁馈岁之礼的!”

苏辙听完,顿时泪流满面。

“馈岁之礼?”

“吾竟也能有!”

太不可思议了!

他犯下那样的错误,官家依然遣人来送礼给他。

潜台词,其实就是安抚——朕相信爱卿的忠心!

若非如此,又岂会有天使来馈赐御物?

别说赐物了,多看一眼都嫌烦!

于是,苏辙连忙开门,然后在史氏的服侍下,穿上公服,戴上幞头,系上鱼袋,领着全家来到院子中,摆好香案,静待宫中来使。

……

傍晚时分。

兴国坊内的张耆旧邸内。

抑扬顿挫的内臣宣旨声,从苏辙的院子里传出来。

左右邻居,都是竖起耳朵,认真听着。

“敕苏辙礼以正名,国之旧典!载阅充庭之实,式将三千之心,朕眷忠勤,良深嘉叹!”

听着敕书内容,那些与苏辙交好的官员,纷纷放下了心中的担忧,开始变得欣喜起来。

为什么?

因为敕书引用了两个典故。

充庭之实,典出礼记——庶羞陈于碑内,庭实陈于碑外!

后汉书班固传中引用此句,赞美班固的功业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从此,庭实被代指为贡物然后化用为朝廷的权力、资源、财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