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章 大宋小吕布(3 / 6)

,这大宋朝堂的风波,让西贼以为大宋朝局不稳,有机可乘,明年再来入寇,如何是好?

念着这些,她这才道“官家、太后说的是!”

“且待正旦节庆后,再与之计较吧!”

但,她心里憋着那口气,却是非要发泄不可。

于是,她对赵煦道“官家前些时日,不是说,可命有司严查各官公使钱的使用情况吗?”

“是……”

“可选好了人?”她问道。

赵煦答道“孙臣已点了权知开封府蔡京、提举街道司贾种民等官负责此事。”

太皇太后想了想,道“那老身再差一个人,与蔡京权同提举……”

“孙臣恭听太母慈旨!”赵煦当然不会反对。

甚至,这就是他希望看到的。

太皇太后道“老身听说,昔年的中司舒亶,为人刚直不阿,铁面无私,在朝之时,使小人胆颤……”

“不知这位中司如今何在?”

赵煦一听,顿时在心中倒吸一口凉气!

舒亶,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之一。

当年,在御史台,拿着阳燧(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的查苏轼的诗词文章的人里,就有此人。

堪称当代的来俊臣一般的人物!

同时,这也是一位投机客。

只要有机会,就会拼命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向上爬。

于是,在乌台诗案后,其迅速崛起,数年之间,就官拜御史中丞,直宝文阁。

其巅峰时,据说‘气焰熏灼,见者侧目’。

上到宰相,下到小吏,没有不怕他的。

但,正所谓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

于是,其在元丰六年,栽了一个天大的跟头。

因为一个很小的事情,被赵煦的父皇拿着当借口,下诏罢免。

而且处理的非常严厉追两官、勒停、编管家乡居住。

而且是命其立刻回乡,不得停留!

于是,舒亶只能匆匆乘船,狼狈离京。

彼时,恰好有个叫慈本的僧人,奉旨入京**。

刚好,舒亶离京之日,是慈本入京之时。

于是,汴京的闲汉们打趣说中丞赁航船出京,和尚乘递马赴阙!

你还别说,这挺押韵的!

足见,大宋朝的吃瓜群众们的文辞功底也是相当深厚!

不过……

赵煦抿了抿嘴唇,就惊讶的道“竟有这样的贤臣,孙臣自当大用!”

太皇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