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书。而——公正合该统领此书局。这就是许诺,将来成立元祐大典书局时,让韩维来统领这个书局了。顿时,韩维热泪盈眶,当即收回了请求致仕的奏疏。并且表示,愿意在大名府为先帝,为陛下,站好最后一班岗。潜台词其实就是——我只做完这一任啊!而元丰新制,文臣州郡一任,被统一固定为三十六个月。韩维是元丰八年八月,出判的大名府。换而言之,他最多只做到元祐三年的八月。这就头疼了!但没办法!只能是将就着!至少,韩维还肯干活,而不是撂挑子。好不容易安抚好韩维,大宋的新一次廷推,就再次开始了。十一月甲戌(20),两宫正式下诏,命都堂吏部房,循故事上报符合执政标准之大臣名单。都堂方面,自是早有准备。旋即报上了一份多达十人的名单。“苏颂、傅尧俞、范纯仁、吕大防、许将、曾布、蔡京、邓绾……”赵煦看着名单,忽然眼睛一眯:“吕惠卿……”“谁将吕惠卿的名字放进来了?”“回禀大家,听说是太皇太后的意思……”冯景低着头汇报着。“太皇太后?”赵煦愕然。太皇太后不是最讨厌王安石和新党的吗?而吕惠卿,可是新法的护法善神!当年在汴京城一度是人厌鬼弃,连王安石的爱子王雱都和他闹翻了。韩绛更是至今谈吕惠卿之名而色变!太皇太后怎会将他的名字放进执政廷推的名单里?赵煦有些想不通了。冯景低着头,道:“回禀大家,臣也不知为何……”“只听说,本来都堂名单上只有八人……”“但两宫慈圣,各自内降旨意点了一人,凑成了十人……”赵煦顿时奇怪了:“母后点了谁?”他看向名单:“该不会是邓绾吧?”邓绾邓文约,如今天下士大夫嘴里的士大夫之耻!至于原因?怪他自己喽!当年谁叫他自己得意忘形,公开喊出了: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这话是不错!但公开喊出来,就是他邓绾的不对了。于是,被清流围剿至今!哪怕这一次的宋夏战争,邓绾主持的永兴军路,表现特别优异,特别是在支前方面,根据汇报,累计征募民夫、青壮以五十万日(雇工制下,自然是按日结算),向诸路转输粮草十余万石,布帛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