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议谥(4 / 8)

,腿也不疼了,和相公又是知己了!

呵呵!

文彦博却似乎没有感受到那些看着他的异样眼神,走到跪在灵前哭泣的孝子司马康和孝孙司马植面前。

“公休,节哀。”文彦博沉声道。

“多谢太师前来祭奠先父。”司马康,规规矩矩的给文彦博一拜,嘶哑着声带,有些虚弱的说道。

他是个孝顺的孩子,虽非司马光夫妇亲生,却真的将养父养母,视作亲生。

当年,养母张氏去世,他居丧守孝之时,几度伤心昏厥。

如今,司马光去世,他内心的伤痛,更是无以复加,根本没有心思和功夫去想别的事情。

文彦博看着司马康,叹道:“公休,莫要太过伤心。”

他看向司马康身后跪着的那个孩子,提醒这个傻孩子:“当要为子嗣考虑,不可让君实失望。”

“诺!”司马康再拜:“太师教诲,晚辈铭记在心。”

在司马光府邸,停留了片刻后,文彦博就在其子文及甫的搀扶下,走了出去,他还要去都堂,关心一下,都堂宰执对司马光一生的评价。

司马光去世了。

嘉佑时代相熟的老人,已经所剩无几。

朝中更是只剩下了冯京、韩绛、吕公著、苏颂。

这让他难免唏嘘、感慨。

……

在大宋,给大臣议谥,是有程序的。

首先是去世大臣家属,上书朝廷,请求赐给一个谥号,这是请谥。

朝廷批准后,交太常礼院拟谥,太常礼院,拟定出一批符合该大臣生平的谥号,上报都堂,这交然后都堂集议、讨论,选出几个合适的上奏宫中,这叫定谥。

最后宫里面的皇帝再从这几个谥号里,选一个赐下,这是赐谥。

一般来说都是这么个流程。

不过,这里面有很多暗箱操作的地方。

太常礼院的官员,就经常靠着这个,狂吃去世大臣家属的好处。

而一般的家属们为了给自己的先人捞一个好谥号,只能捏着鼻子任由这些家伙敲诈。

不过类似司马光这样的执政重臣,是直接跳过了前面两个步骤的。

不需要请谥,也不需要太常礼院的人来拟谥——他们的咖位不够,没有资格。

能评价宰执的,只能是另一位宰执。

听说文彦博来了,韩绛和吕公著,连忙领着其他执政出迎。

等他们将文彦博,迎到都堂的大厅,请他上座后,文彦博就直接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