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闻战则喜(2)(6 / 9)

半文!”

这赏钱,即使朝廷不给,向宗回也会带着其他棉庄庄主包底兑现的。

不是他们觉悟有多高。

更不是他们有多么爱大宋。

而是,他们都知道,这一战关乎到他们能不能安安稳稳的在熙河这里种棉花,发大财。

同时也关乎着,他们的棉庄庄园里,能不能有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廉价雇工。

要知道,开荒可是个耗费极大的事情。

没有足够的人手,就根本开垦不了多少荒地。

如今熙河路各州,还有七成以上的土地,默默的在原地,任由野草生长,任由山风吹拂。

这些地里面,起码有四成,都是平地。

很多荒地甚至就在黄河边上!

每每想到这里,向宗回都是心如刀割。

他还能在这熙河路待多久?

一年?还是两年?

不会超过三年的!

他必须尽快的开垦出足够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变成他向宗回的产业。

所以,向宗回比谁都希望官军大胜。

他也比谁都舍得出钱!

何况,向宗回其实并不需要真的自己掏腰包。

朝廷通过永兴军和陕西路、成都路,转运来熙河的明年经费,早在八月初就已经在陆续押运送抵了。

到今年十月,就可以全部到位。

那可是足足四百万贯的军费!

而且,小官家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命陕西转运司,送来了价值一百万贯的盐钞,作为收购熙河棉花的前期费用。

旨意已经说得明白,余款会在棉花入京后,以交子的形式,送来熙河。

手里有钱,向宗回自然敢承诺,也敢保证!

听到向宗回的再次保证,在场的熙河诸将,都是兴奋无比。

尤其是蕃将们,都在舔着舌头,在心中发誓,这次不把赵官家的羊毛薅秃,就对不住自己,更对不住自己的妻儿!

没办法!

过去,大宋对熙河这边的赏赐,经常不准确,不及时。

就连他们这些蕃将的赏赐,也常常会拖欠。

好在当今官家即位后,就在他们入京面圣后,命枢密院和户部,当场一次性结清了历年积欠的赏赐。

甚至还给他们一分的利息作为补偿!

这使得他们非常振奋。

同时也对大宋朝廷,恢复了信心。

如今,他们也都跟着向宗回、高公纪,种了些木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