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金融工具人(2)(4 / 6)

,写下钱引条贯与汝,汝当按条贯而营商。”

黄良磕头再拜:“诺!”

他的声音已经在颤抖,那是兴奋中的颤抖。

“朕会着人与汝对接。”

“汝也尽管放心,朕派去的人,只会监督钱引铺内的那些不按条贯而行的事情。”

“汝也可以不必担心,朕派去的人,吃拿卡要,甚至于干扰汝正常的营生。”

“朕会授汝一信物,也会与通见司打好招呼,汝可以随时上书言事,通见司不得阻拦。”

钱引铺可不仅仅是个钱庄,因其特殊性,它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情报来源。

只要生意做得大了。

谁谁谁在钱引铺里有存款?存了多少?

赵煦在宫中就可以知道结果。

此外,日后好多开支,也可以悄悄走钱引铺的账。

至于这个钱引铺,日后壮大了,尾大不掉怎么办?

这反正不是赵煦的麻烦,甚至不会是他子孙的麻烦——只要钱引铺,还没有变成那些近代人类历史上的超级银行,垄断了国家经济金融命脉。

它对皇权的威胁,就趋近于零。

甚至,它就是一个皇帝随时可以宰了吃肉的小虾米。

晚清的胡雪岩,全盛时期,甚至可以一己之力,供应左宗棠的大军。

但最后呢?

他那庞大的阜康银号,在顷刻间瞬间倒塌。

本人更是在饥寒交迫之中,绝望去世。

所以,所谓钱引铺,再怎么发展,再怎么壮大。

也注定都只是赵煦手里的工具。

像现在的黄良,未来的张良、马亮,也都只是赵煦的工具人。

他们只能也必须跟着赵煦的指挥棒起舞,他们不会有自己的意志。

因为赵煦的意志就是他们的意志。

至于你要问为什么赵煦不让官府来搞这个买卖?

你是嫌大宋的冗官还不够多?

而且让官僚机构,来做这种对利润和效率无比敏感的事情,只会是一地鸡毛。

最后什么都落不着!

市易务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不是赵煦苦心经营,先帝那两百多万贯的市易务债务就全打了水漂了!

即使如此,到现在,市易务账面上也依旧有大量欠款收不回来——那些都是借给中小商贾的钱。

赵煦对这些人的欠账,无可奈何。

难不成,去抓起他们打一顿?甚至拿着刀枪逼着他们还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