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赵煦:韩绛怎生了这么笨的孙子(2 / 5)

这是因为,蹇周辅的儿子,蹇序辰用他的官阶,给他爹买了平安。

宣德郎、司封员外郎蹇序辰,降为朝议郎,黜知黄州。

当然了,这些处理结果,都有赵煦干预的原因。

不然,他们没这么容易过关。

王子京别想回家养老,蹇周辅父子也别想这么轻松过关。

没办法!

吴居厚、王子京、蹇周辅,都是先帝搞钱的白手套。

严肃处理他们的话,就是打先帝的脸了。

先帝的名声,就很难保住。

毕竟,后人也不是傻子,你这边大吹特吹大宋神宗皇帝如何如何爱民勤政,回头一看——哦!您是这样爱民的啊?懂了。

所以,淡化这三个人的痕迹,特别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必然的选择。

同时,对他们的处理,也可以激励其他人——以后给朕办事,放心好了!

只要忠心王事,办砸了,朕也给卿等兜底!

吴居厚、王子京、蹇周辅就是榜样!

这样一来,自然会有胆子大的人,会在将来肯冒天下之大不讳给赵煦去做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肯做的事情。

扯远了!

赵煦拿着苏辙的弹章,仔细的看了一遍。

然后他眯起眼睛来。

“看着不像是有人指使的啊!”赵煦轻声说着。

苏辙的弹劾奏疏,可比吕陶的内容详实的多,虽然只是文字,但他列举好几个关键性的证据。

比如说,苏辙在奏疏里,言称:西州数县,卖蒲江井官盐,每斤一百二十文。而近年咸泉减耗,多夹泥沙,而梓州等路客盐及民间小井白盐,贩入各州,其价止七八十文,而官中须致抑配,深为民害……

百姓吃盐,卖官监的蒲井井盐,一斤一百二十文。

隔壁的梓州路等地的官盐,千里迢迢贩到成都以西的州县,却才要七八十文一斤。

本地民间合法的小井产的盐,在加了无数税后,也只要这个价钱。

但官府为了垄断,给这些盐都上了配额限制,不许他们多卖。

逼迫百姓买高价的劣质盐。

赵煦揉了揉太阳穴,忍不住说道:“混账东西!”

搞钱都不会搞!

赵煦对这个韩阶的智商,感到绝望。

本地的盐,价格高,质量低,卖不掉你就想用公权力垄断,强迫百姓吃伱的高价低质盐。

百姓是傻子吗?

赵煦都不需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