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海底的耳朵(3 / 4)

大规模窃听。但潜艇沿海底电缆设置窃听器后必须每隔几个月收取窃听磁带,这样费时费力,而且获得的情报往往已经过时。美国的这一做法最终被一名间谍出卖,其窃听装置也成了莫斯科克格勃博物馆中的展品。

而海底光缆的出现,让美国的这种做法开始失去了功效。海底光缆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钢质护套,绝大部分光缆都位于几百甚至几千米深的海底,一般埋人海床1米深。别说是窃听了,就是在茫茫大海里找到它都不那么容易。随着各国越来越多的越洋电话、文传、数据文件及电子邮件等转由海底光缆进行传输,传统窃听手段能捕捉到的情报越来越少。

美国国家安全局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不甘心窃听全球通信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开始打起了窃听海底光缆的主意——尽管这比窃听海底铜质电缆要难得多。

在经过了十数年的努力,美国经过了多次失败之后,最终才取得了成功。而监听光缆通信的重任,交给了美国海军第3艘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吉米.卡特号。该艇为窃听海底光缆量身定做了多任务平台,搭载有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可在水下搜集情报,包括对重要目标进行侦察监视和窃听海底光缆通信,因此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局最理想的水下间谍。在正式服役后,卡特号核潜艇监听的目标是太平洋及地中海的光缆网,监听的位置可能在日本、中华和新加坡之间以及欧洲、中东之间。

而这艘潜艇,也经过了多次的秘密改造,被美国国会誉为最有效的反恐水下平台,还是那种超乎寻常的反恐能力。

在工程师的带路下,李岚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逛完整个潜艇的内部,当然大部分的时间,是他好奇潜艇上的某一个装置,站了片刻。多次的片刻加起来,就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了。

出了潜艇后,李岚也没有在这里多待,看了最后一眼这个庞然大物后,并且与里面的工作人员告别后,李岚和娜塔莎便离开了军港。

娜塔莎一上车,便开口问道:“指挥官似忽对这艘潜艇内部的电子设备很感兴趣。”

“不错,我确实很有兴趣,从911以来,美国在全世界部下了极其严密的情报网络,如果我们不是有基地的加密通讯,否则恐怖袭击事件还没有开始,就会被美国情报网络获悉。”李岚并没有对娜塔莎隐瞒自己的想法,道:“这艘潜艇是美国重要的情报收集潜艇,它身上的每一个装置,对我们来说,作用都是极其巨大……”

李岚看着车窗外,停靠在军港的朦胧舰影,眼中目光有些凝重,继续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