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天阙外篇》,但凭着精神修为的增加,对阵法一途,也依然有着帮助。
李天凡这样想着,目光又投向了皮箱子,在那里还有十余本宗教及学派的经典之作。他将那本手抄的《吠陀经》收入皮箱之中,不断的翻看着其余的经书:“我的道既然包容一切,那么这些书,倒也不妨看一看…”
他开始逐本翻阅,这皮箱中皆是各教经典,如佛门《金刚经》,道家《老子》,儒家《易经》,甚至还有天主教的《圣经》,五花八门,各种经典,被李天凡飞速的翻阅,只一眼之间内容便尽数印如脑海,就如同用键盘将一个个的文字敲入计算机一般。
实际上元识本身便具备计算机一般的效能,可以高速运算推演,所以李天凡才不自觉经常产生一些念头和预感,就如灵光一闪般,令他趋吉避凶。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李天凡念叨着《金刚经》中这四句佛偈,元识不断消化着,仿佛细细着的咀嚼着某种美味。
这才真是精神食粮的最好表现,李天凡忽然发现,这些经典的点点滴滴,真的在如营养般充实着自己的灵魂与精神。
“果然,婆罗门教的以声证道之法还是落了下成,佛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也不强求发音,万事万物以理为先,而后成道,何必强求这些外象?”李天凡将《金刚经》合上后,缓缓的起身,在屋中走来走去,脑中无数的信息,仿佛怒海中的惊澜,此起彼伏,彼此冲撞,融合。
就仿佛在用各种方程式,计算着无穷的数字,又好像诸神古圣,佛道先师,乃至无数的宗教家,理论家等等在他脑海中开坛讲经,字字珠玑,微言大义,或是正道,或是邪途,各有各的精妙,各有各的神奇,彼此间辩驳,学习,便如百家争鸣,互争雄长。
李天凡的眼神忽而凝重,忽而飘渺,随着心境变化,身体也做出诸般形象,或以金刚怒目,或成天魔乱舞,或似上帝使者,每一个动作都带着无尽的意蕴,越来越快,越来越繁杂,到后来竟如乱成一团,便如疯疯癫癫,指手划脚,任谁也看不出他在干些什么。
忽然,他一声大叫,仰天摔倒,竟是就此昏了过去。
当再次睁目的时候,他眼中忽然大发光亮,神情平和,缓缓坐了起来。
亮芒瞬息消失,李天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随即一跃而起,随手抄起一本书,笑道:“真是捡到宝了,没想到对我帮助最大的,竟是这本!”
--
新人新书,恳请支持,点击,收藏,点赞,推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