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们应该趁势一举平定辽东,然后挥师西征,彻底扫清历史上以来的所有北方威胁!”可是,当高颜要承上那奏本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历来,奏章是由太监转承皇上的,皇帝没有亲自下来接的道理,臣下也不敢走到皇帝近前,可是这新汉的宫中,已经没有一个太监......
“哈哈!是朕下去,还是你上来?”
高颜愣了一下,便马上走上前台,将奏本放到了御案上。
关于高颜的这个出师奏本,有不少文臣都有不同意见,并非是缺乏信心,而是知道开国之初,民生穷困,财力并非充裕。但是并不知道皇帝是怎样的意见,对于这个新皇帝的秉性也不很清楚,又不愿得罪有着汗马功劳的将领们,所以,没有人将这种意见提出来。
张扬不似李顺那样善于察言观色,但也看的出来,却只是一笑,说道:“谁还有本上奏?”
徐海川走了出来:“我新汉创业多年,不乏能征善战的将才与武官,但是真正能给以重托的文官却极为缺乏,先宋之亡,重文抑武的风气有很大关系。武能促民风,保家国,但治理国家依然需要文人,文官......所以,臣以为应该尽快重开科举,选拔人才。”说罢,也走了上来将奏本放到了御案上。
张扬笑了笑:“这段时间以来,这方面的工作你却是做了不少啊,说着,看着右边那些人:“所以你的这个建议很及时,这是一个大事,一个大事的开头。”
徐海川起初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仔细一想,不由的吃了一惊,陷入了忧虑,刚要走下去,张扬叫住了他:“朕料,你还有奏本,也放到这儿吧。”
张扬接过另两张奏章,是关于尽快完善六部行政机构及修新法的事情,而另一个,是关于处理旧朝那县宫女太监及旧臣俘虏的问题:“哈哈,这么长时间了,差点儿把他们忘了。”
“你们谁还有什么要奏的吗?”张扬又问了几遍,没有人回答。
“有没有水,旱,蝗,疫之类的灾情?”
“暂时还没得到这样的奏报。”有人回答
“是啊,现在时间还早,水旱两灾可能春末后才能出现,不过朕会查实的。”
“你们该奏的奏完了,奏章到是不多,但却都是大事,下面我来说一说:辽东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很复杂,出不出兵,我觉得这一类问题在这种朝堂上商议不太合适,而且,有很多的事情在这里商议不太合适,我觉得应该设立一个内阁,内阁文臣具体人选待一段时间的调访,考察之后,于殿试之后确定,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