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FACEBOOK的上市成果,和平行时空对比一下,大致就是这样的:时间早了一年,IPO后的总市值低了25%~30%。
IPO完成后,扎克伯格在2011年三季度完成了对WHATAPP的收购,把那个“美版微信”拿下。这笔交易花掉了几乎相当于他整场IPO融到的钱——收购价也是180亿美金。
只不过,他没有全部给现钱,而是给了10%FACEBOOK的置换股(价值120亿美元),外加60亿美元现金。
这笔交易的规模,一点都不比顾莫杰收NHN集团小。
在后世的历史书上,2011年的互联网界,就是以顾莫杰的170亿收NHN,和扎克伯格的180亿收WHATAPP,而变得浓墨重彩的。
收掉WHATAPP后,扎克伯格到2012年年关之前,剩下的精力显然都会重点放在整合欧美的即时通讯市场方面,暂时无暇他顾。
……
这一年里,比扎克伯格还忙的大有人在。
比如中国市场上,自从年初的红包雨和移动支付场景建设概念被提出后,一贯是国内主流电商的阿狸集团自然不会放过深耕细挖的机会。
马风一边支持内部创业,一边到外面买买买整合资源。
作为支付宝副总之一的程唯,年初创立了一个名叫滴滴打车的叫车服务公司。马风对此也是持放手的态度,任由对方脱离后自行创业,只要接受阿狸的投资就行。阿狸方面经过几轮筛选,觉得这个项目还挺靠谱,推广也得力,一年里分两三轮,总共投了十几亿人民币,就弄出了两千多万高频用户量、几十万协议司机。
这期间,主要的工作量和难度自然是突破全国各大城市的出租车公司管理壁垒、拿到让司机装滴滴的行政审批权限——这种在红线内外波动的敏感行业,在创业的第一两年,所要面对的最凶狠的敌人,往往还不是同行的竞争,而是政府的监管和压制。
另一边,因为藤迅和初音的捉对厮杀,谁都没工夫顾及这个市场,所以另一个时空的恶性补贴大战也不可能爆发了,这个市场纯粹是在用便捷性获客,发展缓慢而良性。
程唯也不是完全没给直接贴钱,只不过这种贴钱往往是技术性的——因为此前的打车服务对于“是否完成当次载客”的评估,需要经过一个出租车公司层面的结款中介,所以很多司机不愿意用电子支付——
客户用电子支付的话,钱不是直接打到司机帐号里,有个时间差。而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