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3D”。又过了两年,2014年时英特尔公司终于推出了3.0版本的大杀器——高精度3D光影化妆。
史上第一个有幸在大规模商演中展示英特尔3D光影化妆的艺人,本该是2014年的LADY-GAGA,她在SUPER-BOWL(超级碗,美国橄榄球联盟总决赛)的中场休息秀场时耍了一把高科技,震惊了全世界娱乐圈,也巩固了LADY-GAGA的秀场女王神格。(超级碗的中场音乐秀,被认为是美国每年最高规格的现场秀,这一点好莱坞圈子里都是公认的。)
可惜,本时空有初音集团这个异数横空出世。
既然裸眼3D的先驱已经被顾莫杰折桂,他自然不吝于在这个领域继续高歌猛进,猛力砸钱继续研发扩大优势,顺便把初音娘的最后一点技术潜力剖析压榨干净,把原本属于英特尔公司的一系列后续荣耀统统揽入自己怀中。
于是乎,人类的“3D光影化妆”首秀,也就没有LADY-GAGA什么鸟事了,被权宝儿机缘巧合夺走了第一次。
所谓3D光影化妆,和原先的裸眼3D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后者只能在背景上投一个多向异形的立体虚影,而前者则可以直接把投影投到真人身上,并且丝丝入扣。
可想而知,这两者的精度要求相差不可以道里计。要隔着百米,在演员脸上投出一个和真正化妆形成的纹身、眼影一样的效果,可比普通裸眼3D难得多了。而且这玩意儿还需要演员的动作绝对精确、否则投影很准,演员站位却错位了,把眼影投到了耳朵上,那可就穿帮了。
当然,要演员动作绝对精准是不可能的。所以技术提供方一般还有一个后招,就是根据动作捕捉技术、结合演员移动轨迹,以20毫秒(0.02秒)为单位做出迅速的闭环反馈控制,消除因为演员移动带来的误差——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英特尔直到2014年才做出“3D光影化妆”。
裸眼3D的投影精度相对容易提升,动作捕捉技术及其后续闭环反馈的精度则难得多。
裸眼3D只能投在死的东西上,而“3D光影化妆”是要投在活的东西上,还要确保光线跟着这个活物随时随地移动,要精确到妙到毫巅,一厘米的误差都不能有——因为在化妆领域,一厘米的误差就意味着眼影盖住了眼球。
从这点上来说,初音如今拿出的这个“3D光影化妆”,其实并没有达到后世2014年英特尔公司的精度,只不过权宝儿专业的舞蹈素养,以及巧妙的选歌,帮助初音规避了一定程度的技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