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维、思想、情绪等等智慧特征的关键所在,也是计算机进入量子时代之前永远不可能超越人类大脑的根本原因。
电子计算机与量子计算机的差距,就像算盘与计算机的差距。
有可能在短期内研制出量子计算机吗?
比尔德不是计算机科学家,但是他知道,所有与量子计算机有关的研究,仍然处于理论阶段。
事实上,连量子理论的拓展研究工作都没正式开始。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量子计算机只会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
这个结果,对比尔德来说,几乎就是死刑判决书。
没有更加强大的计算机,他的理论研究就无法得到应用。因为无法通过实验证实已经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所以理论研究本身也受到限制。
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上行船,理论研究就是风向,实验证明则是舵手与帆手。
仅仅有风向,如果不知道怎么控制船舵与船帆,永远都不可能到达彼岸。
像是当头挨了一棒,比尔德迷失了方向。可是他不想就此放弃,为了这向研究,他几乎牺牲了工作之外的一切东西。
拿到计算成果后,比尔德对模型的基本参数做了修改。
按照他的要求,应该根据不同的基本参数再进行两到三次模拟演算,才能最终确定数学模型是否正确。
他也只能提出要求,是否进行第二次模拟演算,得由国防部说了算。
钱还是小事,关键是这套超级计算机系统还有更多的用途。如果再花一年时间证明比尔德建立的数学模型,将耽搁很多事情。
比如美国正在扩充tmd与nmd系统拦截能力,需要对近地轨道的大规模导弹拦截进行模拟演算,确定拦截后产生的太空垃圾会对航天器与航天活动构成多大威胁,然后根据这个结果确定tmd与nmd的发展方向。
对国防部来说,这才是正业。
因为调整基本参数需要修改与之相关的很多程序,所以花了不少时间,比尔德在计算中心亲自督促程序员,并且逐一检查修改后的程序。
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并不反感这个科学狂人,反而对他很客气。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半年间,超级计算机系统只运行了一个程序,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果频繁更换运算程序,工作人员就没那么清闲了。
天快亮的时候,一个好心的女员工给比尔德送来了早点。
因为大部分工作人员在白天上班,值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