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了官道,车多行人多,马车不紧不慢行进,苏琉璃把后车窗帘掀起一线缝隙,鼓楼上灯火辉煌,亮如白昼,看见那年轻公子站在亮处,东张西望,苏琉璃撂下纱帘,兀自笑了。
三人回到恩禄寺正街,街上行人渐稀少,三人站在恩禄寺西墙胡同口,看左近无人,闪身溜进胡同,西墙洞口的木板小门朝外面,涂画成墙砖模样,跟四周颜色相同,不仔细辨认,粗粗一看,看不出破绽。
苏琉璃做了小小的记号,轻轻叩了几下,门从里面打开,吴安才声道;“奴才等有时候了,小主才回来。”
苏琉璃爬过去,站起身,掸去衣裳上的土,“家里没事吧!”
“没事,小主。”
苏琉璃几个回屋,小六子跟吴安讲述今晚遭遇,自鸣得意地道;“想跟踪小主,门都没有,甩他到姥姥家。”
苏琉璃道:“今晚侥幸脱身,万一出了岔子,让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小六子,你这阵子也别出去了。”
过几日,倒也无事,小六子隔长不短的出去一趟,弄些吃食回来,每次出去都非常谨慎,买了东西不敢耽搁,确定却是无人跟踪,趁人不备,溜进胡同,吴安在里面接着。
这日,末伏天,闷热难耐,苏琉璃捧着冰碗吃,一个小尼领着一位妇人,丫鬟扶着,进了小院,来到门前,“宝林小主,苏夫人来给小主请安。”
金钗喜道;“夫人来了。”急忙迎了出去,苏宝林就知道苏府来人,是自己这世的母亲。
苏夫人由两个丫鬟搀扶进来,“臣妾给宝林小主请安。”
苏琉璃看进门的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太太,徐娘半老,依稀能看出年轻时是个美人,她记忆有些模糊,这个中年妇人就是原身的母亲,忙上前扶着,“母亲不用多礼,这是宫外,俗礼免了。”
苏琉璃拉母亲坐在炕上,跪下行礼,“女儿拜见母亲。”苏夫人疼爱地伸手扶起她。
金钗走上前拜见,“奴婢给夫人磕头。”
苏琉璃命小六子道;“把井水里湃着的果子给夫人拿来。”又拿起炕上的纨扇替苏夫人扇风,
苏夫人上下打量站在面前如花似玉的女儿,“儿呀!你的病好了吗?”
苏琉璃闪眼,垂头,怯怯小声道,“时好时坏,头几日身上的红点子消了,过几日又复发。”
“你被送出宫,你爹当日就得了信,气得什么似的,我要来看你,你爹拦着不让,你爹怪我没教养好你,说你不成器,有财有貌,差啥不受宠,让人挤兑。”
苏琉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