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故事(4 / 5)

牧子因之作此曲。

十曰《残形操》,曾子梦见一狸,不见其足,而作曲。

十一曰《水仙操》,伯牙所作。

十二曰《坏陵操》,伯牙所作。

语裥九引:

一曰《列女引》,楚樊姬所作。

二曰《伯姬引》,鲁伯姬所作。

三曰《贞女引》,鲁漆室女所作。

四曰《思归引》,卫女所作。

五曰《霹雳引》,楚商梁出游九皋之泽,遇风雷霹雳,畏惧而归,作此引。

六曰《走马引》,樗里牧恭所作。牧恭为父报冤,杀人而亡藏於山林之下。有天马引之,感作此引。

七曰《箜篌引》,霍里子高所作,即《公无渡河曲》

八曰《琴引》,秦时屠门高所作。

九曰《楚引》,楚龙丘子高所作。语裥河间杂歌二十一章。

箫:

相传为舜所造。竖吹。现今所称“箫”,指单管箫。

唐代以前指多管“箫”,即“排箫”。

单管箫的管体一般呈圆柱形,通常有6~8个侧指孔,吹奏时,用手指按孔,可控制不同音高。多管箫为每管一音,无侧孔。排箫的称呼最初见于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元史》中正式称多管“箫”为“排箫”。

现今单管箫,称“洞箫”。

《通典.乐器》引《世本》:“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

今之单管洞箫,唐代以前称“笛”,宋代称“箫管”。

古箫(排箫)有大小之分,大箫称“言”;小箫称“筊”。箫的大小也以管数多少来区分,管数多则为大箫,管数少为小箫。

《广雅.释乐器》:“箫,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

箫,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八音”分类属“竹”。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排箫的种类繁多。从管数(也称“彄数”)组成看,就有十到二十四管不等的十余种。从形制看编管参差排列如凤翼,有呈单翼状的;有呈双翼状的。从制作材料看,排箫除竹质外,还有骨质、石质的。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质排箫实物为曾侯乙十三管排箫,距今已2,400多年。最早的石排箫实物为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土的十三管石排箫,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距今约2,500多年。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遗址的商末周初长氏贵族大墓,出土的禽骨排箫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约3000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