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希望将士伤亡,战事长时间拖延呢?那样即便是获胜,也是惨胜,反而不美。
尤其是赵昭刚刚登基就率军出征,长时间离开统治中心,朝政必定会有动荡。幽州之战不宜拖延太久,尤其是不能进入冬季,那样运河封冻,宋军的后勤补给绝对是噩梦。
至于幽州,有火药在,想要破城也并非难事。但城中的辽军若是拼死顽抗,会是什么后果?死伤会何其惨烈。赵昭不想这样,萧观音能来谈判,乐见其成。
其实这些事情,萧观音懂,耶律浚也懂。比拼的就是谁首先撑不住,很遗憾,辽国国内的叛乱让他们的境况很不好,契丹人已经无力将战争拖延到冬天。在如此局势下,他们必须要做出让步。
区别只在于,这个让步的幅度有多大?
萧观音沉默片刻道:“那好吧,贵我两国割让一步,以燕山为界,燕山以南的州县归宋。两国就此罢兵,签订盟约。”
山前七州,果然是这一套,这恐怕是上京城里契丹贵族商讨许久的结果吧!确实算是个让步。对于宋朝而言,实际上已经获得了燕山防线,这也算是不错的,但是……
赵昭坚定摇头道:“不行!”
“你还想怎样?”萧观音猛地站起来,大声道:“幽州是我国南/京,已经给你了,还想怎么样?”
“不行就是不行,燕云十六州,少一寸土地都不行!”
赵昭的态度很坚决,这是他和多位将军和幕僚商议,推测出来的结果。
燕云十六州是因为燕山和太行山而分成了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貌似当中的燕山是最为关键的地方,是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的屏障。
但有了山前七州就一定能够守住北方边界,防御契丹骑兵吗?赵昭与大宋的将军们觉得,还是不妥当。
不管山前前后,燕云十六州是 一个整体。燕山以南的幽州是核心,是战略中心,但他的两翼同样重要。
西侧是太行山北支的余脉,别的不说,其中有两座城池武州和云州便属于山后九州。
云州便是后世的大同,武州是宣化,在明朝有个名字叫宣府。
众所周知,明王朝定都北/京,采用的是天子戍边疆的做法,再往北便受到了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为此,大明王朝在京师外围,依托长城建立了坚固的防线。西侧最为重要的两个军事据点就是宣府和大同,这两座城池就是当时的北/京,而今幽州的门户,根本不容有失。
西有宣大,东有蓟辽,这便是明朝时间北/京最重要的门户,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