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二章 生死鏖战(2 / 4)

宋王 尹三问 3045 字 2021-06-12

会大受威胁。

如果后续安排的兵力能立即跟上,倒也完全有实力和宋军一战。只是这么早就进行大决战,真的合适吗?

耶律浚虽然一直期盼着这么一天,可真正发生的时候,他不免心生怯意。这是一个很客观的事实,如果决战实在辽国境内进行,他或许更有底气一些。

但是清州,这是深入宋朝境内的一座城池,契丹大军是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压力不小。而宋军在本土作战,各方面的供应无疑更为方便。清州又恰好在运河边上,粮草物资可以借运河,源源不断地运送而来。

契丹大军劳师远征,宋军以逸待劳,肯定更占便宜。

所以,耶律浚更希望的是三日之内,由自己亲自快速解决战斗。扬名立万,立前所未有,不世奇功,然后撤离。后续的辽国大军只需要作为接应就是了。

同样是三天,对于罗建成而言却格外漫长。

八千将士,守卫一座城池,守卫皇帝,守卫大宋的国运,压力多大不言而喻。

他已经告诉所有的将士,援军已经在路上,只需要拖住契丹大军的进攻就是胜利。

虽然官家似乎话里有话,另有玄机,但他不敢侥幸,更不敢大意,拿皇帝的安危开玩笑,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更会遗臭万年。

第一天是扛过来了,上半天的时候情况还不错。下半天,契丹人开始投入了攻城器械,对城防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只看他们这么短时间,就赶制出器械,便可知契丹人是何等的志在必得。好在将士们勇猛杀敌,没有让契丹人前进一步。

但代价也很大,只是一个下午,阵亡的将士和民夫已经超过了五百,负伤的则有接近千人。这才是开始,明日和后天的战事才是最为惨烈的的,按照这个节奏下去,哪里能坚持得住?

尤其是民夫,虽然见识过战争,但是也是第一次参与其中。经验不足,不能够及时执行命令,所处的位置也不恰当,尤其是不善于自我保护,第一日民夫的阵亡率是士兵的两倍。

有些胆小的直接就害怕了,罗建成无奈之下,只得斩杀了几个懦夫,以刀刃和鲜血来弹压,激励民夫的血性和勇气。并且告诉他们,援军就快要到了。再加上皇帝就在城内,赵昭本人也亲自来到城头激励士气,这才没有酿成什么悲剧。

夜里,秋风呼啸着从城头吹过,罗建成根本不敢闭上眼睛。城头上不断有士兵来回走动巡逻,唯恐契丹人偷袭,一旦有什么闪失,那可就万劫不复了。

也幸得他谨慎,半夜里有两支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