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缴获了数千马匹,正好弥补了宋军战马不足的问题。
有了马匹和雪橇,本来是最大障碍的积雪反而成为最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厚厚的积雪上摩擦小,速度自然很快,而且雪橇面积大,运输量也大。运送士兵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粮草和一些军械。
深入河湟,又是寒冬,最害怕的就是粮草和后勤补给了。有了雪橇,便可以在秦州、河州到青唐城之间架起一条快速运输通道。
至于寒冷的天气,也不再成为宋朝人敌人。不用穿皮衣,只需要船上棉衣就是了。近几年,孟家为主导的棉花种植已经在大宋的许多地方展开。
熙宁五年前期因为干旱,粮食作物无法种植。但是棉花却耐旱,孟家在江淮一带推广种植,之后又以粮食换棉花,救活不少人,积德行善的同时也产出了许多的棉花。林昭前往西北的时候,便要商行缝制棉衣,然后运送到西北来。
赶在冬天的时候,正好是宋军将士御寒的神器。耐寒不再是裹着一身兽皮的吐蕃人的专利了,使得宋军可以在寒冬中从容作战,保持战斗力。
这些都是吐蕃人没想到的!
其实,不管是阿里骨还是蔺逋比,甚至是董毡与头脑清醒的青宜结鬼章,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过与轻视宋军。
当然了,这主要是定式思维的缘故。冬日天气严寒,路途多有不便,很难大规模的劳师远征。他们及时认定了这一点,认为宋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进攻青唐城,所以态度上就没有太过强烈的危机意识。
青宜结鬼章也只是因为,去往龛谷会有风险,却并不认为宋军会在短时间内进攻青唐城。如果当真有这种可能,那么应该是开春之后的事情了 。
定式思维害死人啊!
吐蕃人明显是想错了,宋军来了,而且比想象的来得早,来得快!
过来龛谷之后,一路上有吐蕃人的部落或者城镇,不过一个个距离都比较远。这些城镇都没有什么防备,没想到宋军会突然出现在河湟腹地,所以首当其冲被偷袭了。
一个部落被袭击了,又一个部落被袭击了……
宋军的速度很快,当一个部落遇袭之后,他们很想将宋军来袭击消息传达给相邻的部落,然后在交到青唐城去。可是他们的速度始终快不过宋朝人,故而示警的讯号也完全是白费功夫,根本无法传递。
宋军就这样,沿着一条直线,直接冲入了河湟谷底。谷底之外的山林,还有许多的吐蕃人,羌人部落,但林昭没有去理会他们,现在不是管他们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