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而一直留在身边,让其悉心读书,比如这次来大名府,同时让其随行的。人还年轻,好好读书,沉淀性子没有坏处。文彦博不想让这个儿子与纨绔子弟们混在一起,沾染上那些不好的习气,也不希望儿子过早的入仕,好苗子却也容易夭折。
索性在身边多留纪念。让他好好学。无论是学问还是见识。尤其是为官处事之道都有长进之后再说!正是因为文彦博这样的特别的关照,悉心教导,使得文及甫越发的优秀。才会有二十八岁以吏部员外郎身份出知陕州,一时间名动天下,甚至还引发了一场朝堂风波。当然了,二十八岁似乎还是很年轻啊……
并非人年轻就不能入仕,人家林侍郎不就是个显著的例外吗?一点也没有看错,熙宁元年初次接触道林昭的时候。文相公就发觉此子非同一般,前途光明。尤其是身上还有诸多的闪光点,正是因此,文彦博才特意让儿子与林昭多接触的。
而今的事实证明自己当初的决定没错,林昭的表现比想象的还要优秀,在河北路弄出的动静,足以让整个大宋朝为之动荡。
他也正是变数的存数!
韩琦会不会就这样灰溜溜地走了?会不会在临走的时候给林昭反戈一击呢?他们在河北路会不会还有一番闹腾?
文相公不想参与其中,有些事情还是置身事外比较好。不过文彦博心中隐约有种期待,看看林昭到底如何应对?能让老同事,老对手的韩相公吃瘪。林昭的本事可是不小,甚至还在自己之上。
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文彦博才略微延迟了行程了,当然了拖延时间太长也不行,那样可就是懈怠了。再者,河北路的事情千头万绪,治河与防御辽国这两个问题便十分紧迫,故而也不能太过分。
大名府还是一片平静,文彦博有些疑惑,韩琦几时变得这般愿斗服输?难道他是束手无策?如此局面有些奇怪啊!
文相公连连摇头,让同车的文及甫很是疑惑,问道:“父亲,你是在思索何事?可是大名府的局势?”
“是啊,很奇怪啊,难不成我预料错了?”
“哪里错了?”文及甫道:“林昭没有等父亲便开始治河,虽说有些不妥当,却也是为了赶时间,抓机会……”
文彦博无奈笑道:“你想哪里去了,这件事林昭做得对,无论怎样,为父都不会有想法的。治河乃国之大事,岂能因为一两个人的利益而延误?若是那样,我们与韩俊与范季云等人又有什么区别?”
“父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