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然的把握,他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可若如果能借刀杀人,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奈何萧胡睹之后,辽国再无这样胆大包天之人。耶律乙辛很苦恼,一直都没有机会。
而今,耶律浚自己却送给他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机会。堂堂辽国太子竟然要秘密去宋朝,那可是敌国啊!虽说有澶渊之盟在,两国也是兄弟之国,可真正谁对谁友好过呢?辽国太子擅自入境,被宋朝人发现,认为奇货可居,扣留抑或者是杀害似乎都说得过去。
借刀杀人!
自己根本不费事,没有任何的嫌疑和责任,便可以除掉耶律浚,何乐而不为呢?没办法,谁让耶律浚表现的这么优秀呢?如果他的资质能再差一些,让自己可以做个辅政大臣,那也完全可以容忍。
偏生他表现的太优秀,而且耶律浚对自己也当真算不上客气。按照这个趋势,这位太子登基之后,是不会给自己好脸色的。说不定还会卸磨杀驴,毕竟对耶律浚而言,自己有些功高震主了。
有权力这个根本矛盾在,想要缓和关系很难。再者,即便他想要缓和关系,可那位皇后娘娘对自己似乎始终有戒备和敌意。萧观音,那个女人不止漂亮,还有些太过聪明了。不动则已,如果真的要动,他们母子一个都不能留。
不过眼下,萧观音身在上京,鞭长莫及。只是耶律浚这边的机会不能错过了,没了儿子,萧观音那个皇后又能如何呢?她毕竟已经三十多岁了,逐渐的年老色衰,只要能从萧氏族人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女子,代替萧观音在耶律洪基心中的地位,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当然了,虽然心中存了想法。却也不能表现的太明显,好在想法是耶律浚自己提出的,作为大辽国的赵王,劝阻太子这般不理智的想法乃是他应尽的职责。他不能怂恿,甚至不能流露出这样的倾向。否则,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引起耶律洪基怀疑,都不会放过自己的。
耶律乙辛知道用怎样的方式才能不引起怀疑,用怎样的方法可以促使耶律浚的决定。时间长了,对这对父子他已然十分了解。
耶律浚很执着,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如此你能压制住他,抑或者彻头彻尾地说服他,否则根本改变不了他的决定。整个天下,能够压制住辽国太子的人,也只有他爹耶律洪基了。至于说服,耶律乙辛不好估计自己的能力,因为他根本没有说服劝阻的打算。
如此情况下,耶律乙辛越是劝说,耶律浚反而越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对于一个有些自负,有些偏执的人来讲,特别的激将法或许更为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