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治河大臣已然比宰相大出风头了。长此以往,对于王安石多少是有些影响,拗相公自己可能并未在意,觉得只要有利于大宋朝,他并不反对,可是他的儿子就不见得这样想了。
他可不希望父亲的权势因此而受到影响,权力这东西,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是别人还罢了,偏生这个治河大臣是林昭,以工部侍郎的身份瞬间大出风头,这一下子让王雱心里很不是滋味。
要知道熙宁二年的那次治理黄河,王安石是有参与的,结果还是决口了,前几日没少因此受弹劾,背黑锅。这次林昭采取同样的方案,如果当真将黄河修好了,岂非说王安石上次失误?是王相公无能?若是被有心人知道,甚至会说出什么偷工减料的诛心之言。
所以,林昭提出继续重修二股河方案的时候,他们之间便已经产生敌意了。加之王雱心里的嫉妒心有开始作祟,林昭在各方面做的准备很充足,想出的那些办法,以及新材料,新工具都十分不错,着实有一套,无疑是眼下治河一事上最好的方案。
林昭怎么就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呢?为什么他能有那么的奇思妙想?铁爪龙、浚川杷就不说了,只要是经验丰富的水工都能想到。倒是那个水泥,完全是个新事物,闻所未闻,从未见过。还有那个束水沖沙之法,他一个奴仆出身的书生如何懂得呢?
为什么很多有难度的事情他都能够从参与?仿佛是未卜先知,运道更是好人的惊人。为什么呢?王雱是个极为自负的人,素来以青年才俊自居,甚至觉得汴京城里无人可与他相比。
可是在林昭面前,他似乎一无是处。而今林昭的风头更胜往昔,甚至比他父亲王安石还要风头更劲,俨然成为大宋朝头号风云人物。想当初他不过是江宁孟家一个不入流,低三下四的仆从,而今竟然能混到这个地步?
要是当年在江宁,自己不帮他,他如何会有今日的飞黄腾达?可惜他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处处与人作对,当真是可恶!王雱此刻是悔不当初,当年无心之举,今日却为自己平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他却浑然忘记了,林昭从江宁开始,帮他们父子做了多少事情?
他心里的把林昭当作对手,可是在林昭眼里,压根就没有正眼瞧过他。说到底,王雱和纨绔公子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个自以为是的家伙罢了!
世上并没有卖后悔药的,王雱纵然是后悔了也没有办法,木已成舟,既成事实是改变不了的。也正是因此,也越发的刺激到他的自尊心,使得他更加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