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神兵利器(2 / 4)

宋王 尹三问 3048 字 2021-06-12

格外简略粗糙,院中没有什么景致,倒是到处堆着什么木材,砂石抑或是金属等诸多材料,各种的工具与器物也随处可见。

墙角那边几个水池子,以及铁鼎之类的物事,林昭瞧了一眼,大概像是湿法炼铜的设备。早在杭州的时候,沈括与林昭便弄出了湿法炼铜的门道,皇帝赵顼大喜,立即在全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开始推广,旨在提高大宋朝的铜产量。

只是最初的时候经验不足,工艺也不十分完善,效果没有想象的好。沈括得知之后,便一直再接再厉,研究湿法炼铜的工艺,尽可能地提高铜产量。即便是到了延州为官,也不忘记这些事情。

延州知州、通判、甚至是宣抚使韩绛得知情况之后也不以为意,只要沈括不耽误政事、军务,不犯什么错误,做点其他事情都不打紧。毕竟沈先生的研究对大宋朝是有好处的,连皇帝都嘉奖了,故而还是尽量给予方便。

沈括也不负所望,投桃报李,前段时间在延州发现“石油”,开采配发到各州县,在对西夏作战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昭一路走过来,观察着各种东西,心想着科学家就是科学家。若非沈括有钻研精神,亲自探索,如何能写出《梦溪笔谈》那样的著作吗?

来到后宅的时候,瞧见一个中年人站在一个木棚门口,朗声道:“各位,加快些速度,大军就要去绥州了,尽量在明天天亮完工啊,诸位今天辛苦一些啊!”那后背挺立,身形伟岸之人正是沈括,堂堂钱塘沈氏才俊,位居高官的沈括穿着十分随便,粗布麻衣,与工匠无异。若是林昭对他比较熟悉,可能一眼都认不出来。

绥州?他在做什么?林昭嘀咕一声,心中不免有些好奇,沈先生如此打扮又是怎么回事?

“存中先生!”

沈括,表字存中!而今已经不惑之年,林昭才二十来岁,可能与沈括的儿子相差无几,称兄道弟自然是不方便。可若是认作长辈,交往起来礼数未免有些麻烦,故而尊称一句先生,却又冠以表字,说到底还是变相的称兄道弟,有些不伦不类。

沈括闻声转过身来,瞧见林昭之后哈哈一笑:“东阳啊,杭州一别,经年不见啊,你可还好?”话虽如此,实际上沈括也一直关心着林昭的动向。前次林昭蒙冤入狱,险些被处斩,沈括听闻之后无比忧心。他也曾想过上书为林昭辩解,奈何人微言轻,加之他王安石亲厚,故而有些事情也颇为为难。

后来林昭安然无恙,沈括便放心了,至于林昭与王安石之间的过节,沈先生也下意识地认为是误会,已然雨过天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