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州,也就是后世的陕北绥德。
此刻,林昭正走在前往绥州的路上!
北宋的时期的绥州是属于西夏的,是与北宋交界处的边陲重镇,也是西夏入侵宋朝的桥头堡。
唐朝时期党项人本来生活在吐蕃高原,结果受到吐蕃人的欺压,处境苦不堪言。故而他们向唐朝申请归附,大唐天子仁义,也便同意了。
首次内迁,党项人迁到了松州(四川松潘),那里地处唐朝与吐蕃的交界之处,自然条件可能也更加符合游牧民族。当然了,估计唐朝也是担心党项人不安分,完全内迁会引狼入室,故而有些戒备。
在松州,党项的rì子并不好过,随着吐蕃的强大,不断向东蚕食入侵,党项人又待不下去。这一次,大唐天子很仁义,让他们内迁位于西北的夏州。也就是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大王修筑的统万城一带。
当时的夏州情况还好,尽管有回鹘和突厥人,可处境要比松州好的多。党项人随即开始
休养生息,慢慢的逐步壮大。他们的首领是拓跋氏,或许是因为唐王朝给了他们一块栖身之地,故而对唐朝感恩戴德,一直很忠诚。当然了,想来是因为他们实力有限,没有和唐朝叫板的资格,不敢过分嚣张。数百年来,党项人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并非趁着一次次的机会,扩展土地。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了晚期,节度使拥兵自重,动乱更是一次接着一次。起义也是此起彼伏,比如闻名后世的黄巢起义。
大唐天子也是危在旦夕,好几次逃亡前去蜀中避祸。很多次,以唐朝本身的实力,想要收复失地根本做不到。有心无力。这个时候,唐朝天子便动了向游牧民族借兵的心思。
比如安史之乱时,唐朝为了光复长安、洛阳两京,向回纥借兵。当然了,借兵是有代价的。唐朝答应,两京光复之后,任由回纥人抢掠三rì,子女财帛任由抢掠。由此可见,古代历史上诸多不好的晦暗时期,受伤害的始终是老百姓。
借兵的事情不止一次。后来党项人也在借调的范畴中。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三月,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率领部众勤王,亲率锐卒与黄巢军交战,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并权夏绥银节度事。八月,唐僖宗下诏,正式任命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辖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十二月,诏赐夏州号为定难军。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国公。并赐李姓。由此开始,定难五州和党项人正式走上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