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实是太过凶猛,武器消耗的很快。到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所有的火油和石块已经消耗殆尽。
本来守卫城池,沸水也是很好的武器。奈何大顺城里水源缺乏。唯有一丁点那是生命之源,容不得如此浪费。
于是乎。到第三天的时候,虽说还有弓箭可以使用,但是效果明显就有些差距,有些不尽如人意。如此一来,短兵相接的次数就越发的多了,伤亡也就越发的严重。
城头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传来,一名宋军将士的半个肩膀被砍掉,哀嚎着倒下去。林昭眼中恨意浓重,大喊一声冲了上去,阿/拉伯短刀划过,结果了一名西夏士兵。
城头上,这样的场景不断上演,战争的残酷在此刻表现的淋漓尽致。
宋军在付出了惨痛代价,极为艰难的防守之后,总算是暂时抵挡住了西夏人,终于挨到了第三日黄昏。
鸣金收兵的消息传来,当西夏大军如同潮水般退去的时候,城头的宋军全都坐倒在地,一个个全都筋疲力尽。没有人在乎地上的血迹,甚至是同伴的遗体,他们太需要休息了。
林昭强撑着身体,站在城头,看着逐渐退去的西夏大军。以及城头和城墙下堆积的尸体,忍不住感慨,战争当真是残酷!
面对勇猛的西夏人,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堡寨可以来坚守。
西夏军善于骑兵作战,野战无疑是他们的强项,相对来说攻城拔寨他们就差了许多。所以在西北修建堡寨,建立起一条完整的防御战线。以如此方式来消除西夏骑兵的优势很有效果,不得不说,范仲淹的策略很英明。
饶是如此,宋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即便是暂时坚守成功那也是惨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西夏人的攻城战术一直在进步。
毕竟已经三十年时间了,西夏人不可能一直碰壁,束手无策。他们也在逐渐的摸索,而今已经初见成效了,攻城战也是井井有条,悍勇无比。
堡寨与城墙不可能一直阻挡西夏铁骑的步伐,大宋边境线依旧是岌岌可危了。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想办法彻底解决西夏人,也许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不过,眼下的情况很不容乐观!
大顺城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今日是惨胜,明日兴许还能坚持!但是后天呢?到那时,城头还会有多少将士能动弹?
已经到了很危急的时刻,可是援军什么时候来呢?李复圭到底在做什么?为何援军还是迟迟不见踪影呢?
大顺城里,所有的将士都有些着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