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宾馆,梁乙埋连声几个喷嚏。
此刻的他正来回在房间里踱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的一般。
“相爷,林昭没死,安然逃走了……”
“废物,真是废物,那么好的机会,那么多人竟然还是给他逃脱了!”梁乙埋很愤怒,同时也等于承认了,今日针对林昭的行刺是他安排的。
那日宴会上受辱之后,他就一直愤愤不平,心里咽不下去一口气,思索着如何报复。
虽说身为堂堂一个国相,该有相应的胸怀与气度。但是别忘了,梁乙埋才不过三十岁,还属于年轻气盛的阶段。何况他的出身不高,不过是因为姐姐很幸运地得到李谅祚的宠幸,才能成为国舅,继而成为国相的。
这个过程太快,还不足以让梁乙埋积累起足够的经验,培养相应的良好心态。反而因为他快速的升迁,走上高位为人多嫉妒。而梁乙埋也很想要证明自己,所以些许事情就特别在意,心态上也有些许变化,受不得半点委屈。
说句不好听的,梁乙埋实际就是西夏的政治暴发户,底蕴太浅薄。
当然了,刺杀林昭不仅是出于单纯的泄愤。同时也是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林昭的一篇《满江红》气势磅礴,志向远大,直至西夏。也不知为什么,让他忍不住有些暗暗心惊,也许某一天,这个少年当真会成为西夏的大敌。
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早将其解决了,把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至于行刺宋使的风险,他是有考虑的,只要安排得当,谨慎行事。即便是所有人都怀疑自己,没有证据又能怎么样呢?
同时,梁乙埋也反向思维。他刚刚与宋使发生冲突,宋夏之间本身的敌对关系等缘故,一旦宋使遇刺,首先就会怀疑西夏,那么西夏人还会冒险行刺吗?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固有的思维,出手一击必胜。
再者,西夏在环庆路的军事行动取得胜利,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即便惹了你宋朝人又能怎么样呢?
至于吐蕃人,更是怡然不惧。一旦宋朝使臣在青唐城遇刺,吐蕃能轻易撇清关系吗?宋朝怪罪是必然的,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拉近吐蕃和西夏的关系。
梁乙埋在行事以前,如意算盘劈啪作响,已经将前因后果设想了七七八八,故而才铤而走险的。
今日得到消息,林昭竟然只带了几个人出门了。梁乙埋不知道林昭去做什么,但如此天赐良机岂能错过?
于是乎立即派出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