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感”。
官家很高兴,并且赞赏嘉许之后,各级地方官自然就兴奋了,推行青苗法的热情也越发的高涨。
于是乎,皇帝赵顼下诏书,从夏季开始,青苗法在大宋朝全境开始推行。
至于先期开始试点青苗法地区,官员们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二轮青苗粮的发放。
结果可想而知,比前一次更加不顺利。
上一次,百姓们不明就里,了解不多,参与的人数不少。
可有了一次惨痛的经历之后,哪个还愿意傻不拉几的来第二次呢?
也许真正贫苦之人,确实需要青苗钱来渡过难关,维持生计,渡过艰难。但对于大部分殷实之家,尤其是那些做担保的上等户而言,愈发的避而远之。
一次的实验已经证明,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借款之后无力偿还,这些部分都会成为上等户的烂帐。半年下来,他们已经损失惨重,有的已经伤筋动骨,有的已经触动根基。
一家一户早已视青苗法为洪水猛兽,要是再来一次,估计谁也承受不住,听闻官府再次派发青苗钱,一个个都惊恐不已。
没错,绝对是惊恐!
这是皇帝赵顼与王安石所不能预料的,当然了,目前他们根本不知道存在这种情况,即便是知道了,也未必会当回事。
地方官们在乎的只是政绩,在乎给朝廷交上去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能够从中获利不少,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故而态度十分强硬。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甜头,这一次他们变得更加胆大妄为。也许之前还有所顾虑,手法还比较隐晦,现在则是完全毫无顾忌的强行摊派。
可百姓的抵触情绪很严重,各种躲避与反抗,甚至是不满。但地方官态度坚决的,如此一来必然产生矛盾,随着矛盾的加剧,冲突也会升级。
可寻常老百姓哪里是官府的对手?吃亏难以避免。
杭州一带青苗法推行最不积极的是钱塘县,最积极的则是富阳县。
富阳县令刘惠已经四十多岁,仕途上一直没有什么进展,随着年纪不断增长,他开始越发的着急。就在绝望之际,朝廷开始推行青苗法,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所以表现的格外卖力,希望以此取得政绩,讨好王安石,谋求高升!
因此富阳县在杭州青苗法推行中成绩斐然,首屈一指,但是冲突也格外尖锐。可刘惠浑然不觉,夏收刚刚结束不久,便亲自带人深入乡村,加紧青苗粮的派发!
平曰里也是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