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自愧不如“蔡太师”(3 / 4)

宋王 尹三问 3040 字 2021-06-12

旧不怎么好,这让蔡京有些着急了。

林昭遇到的问题,他全都遇到了。所以他分外关注林昭的举动,想要看看经验更为丰富的林昭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也好从中借鉴。相比之下,他到底有些稚嫩,太过缺乏经验!

蔡和继续道:“不过林昭似乎一点都不着急,没有多少人借青苗钱他似乎无所谓,并且严厉禁止强行摊派。说实在的,连钱塘县的那些小吏们都有些着急了,毕竟青苗法迟迟不推行,他们也没有油水……”说到这的时候,蔡和有意无意地看向蔡京,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余杭县也很常见。

果然,蔡京的表情微微有些不自然了。余杭县的小吏们到底是怎么做的,他不说知道的清清楚楚,但还是心里有数的。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水至清则无鱼,他要指望着这些人帮自己干活,不让他拿点好处似乎也不现实,蔡京对此也是相当的无奈。

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这样,青苗法的推行才能不受影响,这一点是蔡为看重的。所以他没有林昭那个魄力,绝不强行摊派,他是做不到的!

“钱塘县担保人的状况如何?”蔡京轻叹一声,这是另外一个难题。

蔡和道:“和我们一样,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面做个担保人,上等户都是避之不及。这一点林昭同样没有强求,为了解决那少数借款人的需要,他让孟家出现,搞出了这个棉花种植的举动。”

他难道一点都不着急吗?蔡京心中再次涌起这个强烈的好奇。关于上等户担保的事情,已经成为所有青苗法推行地区的一个焦点,很多官员都在为此烦恼。

有的州县,官员们无可奈何,只得强行要求上等户为他人作担保。手段十分强硬,已经搞得怨声载道,因此而发生的悲剧也不少,比如临近的富阳县就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蔡京还算可以,并未做的很极端。

蔡京本人没有直接参与,但是他手下的人会怎么做呢?余杭县的小吏们为了出成绩,做事时虽然不会那么明显直接的去强迫,但是明里暗里会通过各种手段去暗示。

普通百姓怎么敢与官府做对,在官吏们的暗示与点拨之下,不得不屈服。其实上还是一种变形的威胁,只不过做的不是很明显,终究还是五十步笑百步。

对此蔡京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完全是一种默许甚至是纵容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青苗法才能顺利推行,这同样是自己需要的政绩。

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可奈何,自从成为新科状元,成为官员之后,他才发现现实残酷,与书中的仁善清明的朗朗乾坤完全不同。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