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当面直接其冲突!
一场谈话不欢而散,三人只得无奈离开。
出了州府,林昭便破口大骂:“什么玩意,这种人能配当一州长官?如此大事竟然毫不在意,完全当耳旁风?明曰要是真出了事情,后果何其严重,他担待的起吗?只是让他调兵防备,这点胆识,担当都有没。真不知道是胆小如鼠,还是顽固不化,亦或者是故意为之。”
沈括无奈叹息道:“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郑知州竟是这个脾姓,当真有些意外!”
“这个人是以固执出名的,要不怎么会得罪了王相公,顶撞了官家,贬黜到杭州来呢?”苏轼一语点明了缘故,郑獬要是担心岂会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弹劾王安石?至于说郑獬不忠,与逆贼有勾结,应该也不至于。分明就是固执,不过是不合时宜,不通情理的顽固。
今晚的一些事情让他有些感触,保守势力反对变法没错,可是不能反对的如此直截了当,如果的没有底线?不分是非曲直,不分轻重缓急。至少正当的事情该照样支持的,如此做法实在有些不可理喻……苏轼与林昭一样,都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隐约认识到一个事实——党争误国!
林昭道:“关键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算了,能调动大部分的差役就算不错了,至少我们能够从容应对私盐起运的事情!”苏轼也算乐观,看得比较开。
“捉襟见肘啊!”林昭叹道:“只能祈祷是我错了,希望明曰平安无事,千万不要出岔子!要是赵世琚他们真居心叵测,发动叛乱,情况会很糟糕的。”
三人皆是一声无可奈何一声叹息,林昭看着天空默默祷告,心中想着,是否该做点什么?不能就这么焦急等待。
~~~~~~~~~~~~~~~~~~~~~~~~~~~~~~~~~~三人走后,郑獬心里也颇不平静,当时是在气头上,想法固执。说直白点就是一根筋,转不过来。
但是这会,逐渐冷静下来之后,才发现有些事情似乎有些疏忽了,需要慎重思考一番。
关于所谓的赵世琚谋反案,他思索了许久。
兴许林昭并非完全信口开河,或许真有人蠢蠢欲动,要不然他么不会如此贸然,这么坚持!
郑獬也不明白,当时自己为什么那么固执,甚至想法有些古怪,此刻已经开始有些动摇了。必须要慎重面对此事,万一要是真的?后果当真就不堪设想了。
仔细想想,当年是看着赵世琚长大的,可人是会变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谁知道他现在变成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