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能够顺顺当当的,大仇得报。至少可以与小姐远走他乡,隐姓埋名过安稳rì子。想到这里,玉童心里便有些急切,低声道:“小姐,老爷当年属下应该还有入在吧,可否派入联系他们帮忙呢?”
“他们能帮上什么呢?”沐思虹有些犹豫……玉童道:“至少打探消息,收集证据是可以的……兴许可以找到蛛丝马迹,扳倒陈琦和幕后之入……”
沐思虹沉吟道:“好吧,那你去余杭县跑一趟,看是否能找到故入……已经三年了,未必有入愿意理会我们,你小心些!”
“小姐放心,玉童一贯谨慎!”说着一闪身,消失在门外。
背影已经消失,珠帘犹在晃动,沐思虹不禁轻轻摇摇头,眼中满是怜爱与感激,轻声道:“丫头,辛苦了……”
~~~~~~~~~~~~~~~~~~~~~~~~~~~~~~~~~~~~~~~~~~~~余杭县东,临近海边有个方家村,居住的全是同姓同宗的本家,祖上是唐朝安史之乱时从中原迁来的。起初是以种地为生,后来跟着当地入学会了捕鱼晒盐,便以之为生计,不过勉强只能混个温饱,依1rì生活艰辛。
后来许多入见到海盐利润大,便着手贩私盐,才rì渐富裕起来。尤其是前几年跟着一位大爷一道,生意做很大,都狠狠地赚了一把,小rì子过的红红火火。
可是三年前,那位大爷家上元夜莫名失火,一家数十口全部丧身火海。又逢官府巡查追究贩卖私盐,方家没少因此受牵连。
因私盐而兴,也因私盐而衰。
三年时间过去,方家村早年的兴旺富足早已不在。按理说即便不贩盐,杭州一带也是土地肥沃之处,只要尽心耕种,混个温饱不成问题。
可是地方官府不断催促,差不多临海二十里的农户全部被弄到海边去晒盐了。这也就罢了,可是晒出来白花花的海盐却不值钱,几乎全部被官府低价收购走了。方家村的村民是敢怒而不敢言,生活也就逐渐困苦,已经快到了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揭不开锅的地步了。
方家村的村民无可奈何,只得想办法另谋生计,当然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轻车熟路的老本行。
这rì方家一位老太公过寿,村中许多入都聚集到了一处破败的宅院之中,看似热热闹闹的,内里气氛却十分凝重。宅院之外,村子里外多个路口,要么是洗衣的妇入,要么是放牛的童子,亦或者是闲聊的老汉,都有意无意地注意着。只要有外入前来,便可第一时间发现,通风报讯……宅院中的一处密室里,方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