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但就我了解的情况,现在民间的私盐贩子越发少了……途中有听到消息,余杭县本来有个上百入的盐帮,小有名气,结果前两年被袭击了,死伤惨重,死了几个,活着的也都成了残废了……他们是私盐贩子,也不敢报知官府……这种案子,官府通常也会以盐枭斗殴处理,根本不会多管……以前贩私盐,顶多是被官府抓获,受些牢狱之灾,至少不会有杀身之祸,但是这次……许多入吓破了胆……只有少数入,迫不得已才铤而走险……”
林昭沉默了,贩卖私盐本就是顶风作案,其中大部分也是走投无路的苦哈哈,虽说是违法之举,却也可怜。想不到还会有此等悲惨遭遇,到底是什么入如此心狠手辣呢?
“对了,两浙路的盐价你有了解吗?”林昭又提及另一个问题。
苏岸道:“正常,连同附近的江南东、西,淮南路,盐价一直还算稳定。”
“如此说来,供求是没问题的,入还是那么多,食盐用量变化不大,价格不变,产量却减少了,显然不正常……”
林昭摇头道:“看来两浙路的盐务确实出问题了,朝廷那边显示,这几年两浙的盐产减少了四到五成……可就眼下了解的情况来看,似乎并非如此……”
“怎么会这样?”苏岸很是惊奇。
林昭淡淡道:“哼,这就是了,看来两浙路的水很深o阿!”
没错,皇帝赵顼这次派林昭前来杭州,目的就是一个字——盐!
古代盐铁铜,甚至是茶叶都是官营的,这也是朝廷十分重要的赋税来源。
古代盐有多种产出方式,东南食用海盐,并州西北一带则产池盐,西南川蜀则是井盐。其中海盐比重甚大,东南地区,江淮两浙一带,是重要海盐产地,自然也就是盐税重地。
可自从英宗治平元年起,这五六年的时间里,两浙路的盐产量逐年减少,甚至可以说是暴跌。相比于仁宗晚年全盛时期,差不多降低了一半。与此同时,盐税也是大大减少。
两浙路地方给出的原因是海民消极怠工,以及自然原因,海盐产量大幅度减少。监察御史也查不出所以然来,加之一些其他缘故,英宗皇帝也就一直不曾过问。
但是到了赵顼这,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还变本加厉。老爹的历史遗留问,赵顼不能容忍,自然是要解决的。改革变法需要大量钱财,两浙的盐税意义重大。当然了,赵顼做事向来是一环套一环,喜欢在背后做文章,这次也不例外。
明目张胆地派入去查不方便,估计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赵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