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拱了拱手,没有再要求太多。
老师有老师的想法。
何况老师对他,已经足够好了,现在也不反对自己。
卢毓道:“明光客气了,我在父亲身边,是学了很多东西,但还没有真正用过,如果做得不对,请明光多指点。”
杨昭点了点头。
郑玄问:“师兄算是归隐了?”
“归隐了。”
卢植道。
此时,杨昭看向郑玄,想把他也拉拢到自己的阵营,道:“请问师叔,有没有兴趣来帮我?我们都在北海,一切便利。”
他现在比较缺文官。
之前一篇《短歌行》,能招揽来的士人不多。
娶了甄姜的战略意义,是能得到足够的物资、钱饷等,便于扩充军队,利于前期发展。
娶了蔡琰,也有战略意义。
但这种意义是无形的,没有甄氏那么明显。
蔡邕在士人当中的影响力,不可估量,董卓想拉拢蔡邕,后来得到蔡邕的示好,沾沾自喜,目的正是想通过蔡邕,得到士人的认同。
杨昭和蔡邕成为一家人,能为将来拉拢士人做准备,以后少不了士人的支持,部下各种官员,不能只有武将,但是他们现在还没把关系公开。
暂时还不是公开的时机,蔡邕也是这么想。
郑玄也是名士大儒,如果能得到他的认同,再加上卢植弟子的身份,可以再招揽一批士人。
杨昭的心思,落在郑玄身上。
“我已想好,不再出仕。”
郑玄没有拒绝,也没有马上答应,又道:“如果其他人这么说,我可能直接拒绝,但明光的邀请,我想好好考虑,如何?”
杨昭道:“多谢师叔!”
来了一趟涿县,虽然无法让卢植辅助自己,但认识了郑玄,这个有可能被拉拢的名士,收获还是有的。
下午时分。
卢植把杨昭,喊到书房里。
“你以后想做什么,怎么做,要自己想清楚,我帮不了你什么,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意见。”卢植叮嘱道。
杨昭还以为,以老师忠君爱国的性格,猜到自己某些想法后,大发雷霆。
但是并没有。
他心里一暖,点头道:“我明白,老师为的是大汉,忠的是君,不过我为的是人民,天下百姓,我出身贫寒,很清楚天下百姓想要的是什么。”
卢植沉默,但认同杨昭此话。
杨昭又道:“荀子曾说,君者,舟也;庶人者